作者花钱发表论文,期刊卖版面生财,原以为是学术界的“潜规则”。现在竟发展到明码标价、讨价还价,这哪里还是什么潜规则,简直是就是市场交易了。照此下去,不知下一步会不会沿街叫卖,那倒是有新景观了。
你买我卖,交易甚欢,碍别人啥事?其实不然,它直接危害的就是学术声誉和社会风气。
| |
正像“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一样,只作道德谴责和呼吁,效果已证明不佳。收费约稿,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00年就已明令禁止,但禁令似乎难敌“潜规则”。关键是,得改变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世上的事,不少是人为整复杂了。科研成果真假高下,到实践中检验一下有用没用不就得了。比如前一段时间不知因何起来的“中医存废之争”,看能不能治好病不就结了。真假,其实就是一字。如果想把假的说成真的,那就得先把事弄复杂了。目前的一些评价标准,就有此嫌疑。
至于那些叫卖版面的学术期刊,其实是在割股自啖。一些高校开始废除毕业生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这无疑解除了大学生身上的一道枷锁,沉重打击了“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长期的“卖版生财”,一些“核心期刊”也已渐失公信力,优秀的论文根本不屑于在此发表,纷纷转投国外。长期没有真货,还能“核心”到几时?
本来嘛,学生还是没钱的居多,还打这个主意的刊物也太不开眼了,恐怕连“提篮叫卖”的小贩也会瞧他不起。(新华每日电讯编辑:丁永勋)
相关文章
“个别”学术期刊:就差沿街叫卖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