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2007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2006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跌宕起伏,经历了自9·11事件以来最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周边地区热点同时升温;局部地区政党竞争引发政局动荡;大国对地缘政治优势的争夺加剧;区域合作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展望2007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可望保持,对中国有利的态势将继续发展,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可能增加,甚至还可能出现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

  地区热点相对降温,核危机继续牵动地区安全变局

  2006年,中国周边地区热点同时升温。阿富汗持续动荡,塔利班攻势加剧,安全状况降至近年最低点。克什米尔分离势力在孟买制造连环爆炸,印巴关系一度紧张,和平进程受阻。斯里兰卡政府军与猛虎组织冲突升级,停火谈判中途夭折。菲律宾恐怖爆炸频繁发生,成为东南亚倍加关注的乱源。伊朗断定布什剩余任期无暇他顾而决心拥核,伊核问题持续升级,至今没有缓解迹象。朝鲜为缓解内外压力铤而走险,发射导弹、试验核武,美日借此加强军事戒备,东北亚局势骤然恶化。

  2007年,地区热点将有所缓和,但危机依然存在。随着波兰、法国等增兵阿富汗,北约将扩大在阿军事行动。然而,塔利班与北约联军之间的矛盾以及阿各部族之间的矛盾非短期可以解决,像往年一样,塔利班2007年春季攻势将依然猛烈。印巴宣布重启和谈,并就建立联合反恐机制达成一致,印外长也将于2007年年初访巴,但印巴间脆弱的信任关系难以使南亚形势得到根本缓解。斯里兰卡猛虎组织愿意和谈,但斯民族矛盾积怨太深,内战危机仍存。

  2007年,朝核、伊核危机依然是地区安全变局最大诱因。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当数朝核危机。朝核试爆极大地冲击了周边安全现状,东北亚军备竞赛不可避免地升级,韩、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虽难说会起而效仿,但肯定会加强与美军事捆绑。伊核危机同样影响中国战略走势。如果伊核危机升级,将使中国在伊美之间作出艰难选择,促其和解才是中国根本利益所在。

  政党政治趋向平稳,局部内政动荡仍有可能

  2006年,周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发生重大分化组合,局部引发内政变动甚至政治危机。日自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右翼集团继续主政。韩国执政的开放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惨败,大国家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塔吉克斯坦总统选举落幕,拉赫莫诺夫再次当选。吉尔吉斯斯坦反对派组织抗议活动,要求政府进行宪改。泰国因大选问题爆发持续大半年反他信政治运动,国家几乎处于分裂状态,最后导致军事政变。尼泊尔反对党不满国王解散政府,策划集会和示威活动,迫使尼国王下台,组成联合政府。东帝汶骚乱虽有缓和,但示威抗议不断。

  经过2006年大换届、大动荡之后,2007年周边政党政治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但局部国家和地区政治板块碰撞依然激烈,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尽管泰国临时政府声称国内严重分歧已消失,并宣布在新宪法出台后的2007年底举行议会选举,但他信的支持者仍可能引起内政不稳。尼泊尔反政府武装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结束十年内战,但2007年6月的议会选举以及是否实行君主立宪制,仍可能是多党争执焦点。虽然穆沙拉夫军权在握,2007年年底的总统选举将无悬念,但巴基斯坦反对派不会轻易屈服。

  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美日将继续加强对华战略牵制

  2006年,大国在相互借重加强的同时,对地缘政治优势的争夺加剧。中美在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加强,军事互信提高,在反台独问题上暂时形成默契。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双方在伊核、朝核问题上密切配合;俄欲借华平衡美战略压力,比以前更注重发展对华关系。中日关系在安倍访华后走出谷底,各层次交流逐渐恢复。美印、日印关系提升,相互借重加强。与此同时,大国矛盾进一步发展,争夺日趋激烈。俄美在格鲁吉亚等问题上矛盾公开化,双边关系处于冷战后最紧张时期,战略互信降至谷底。俄加强对北方四岛基础设施建设,与日对立、戒备和矛盾上升。美日以朝核试为由向中俄施压,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力图主导东北亚安全秩序。

  美日向南亚、中亚、东南亚渗透,对华牵制政策取向愈加明显。美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国家军事合作,事实上承认印度核国家地位,增加对蒙军事援助;同时,加大对越、柬、老等东南亚国家颜色组织的支持力度,推动亚洲转型外交,迂回挤压中国战略空间。日美加快军事一体化,增强联手制华能力。日美在将我国台海地区纳入共同战略目标后,首次以西南离岛作为演习对象;日美战略对话拉进澳大利亚,将我国军事透明度列为主要议题;美提升与印战略关系后,日积极跟进,强化与印军事合作。

  2007年,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美日将继续加强对华战略牵制。美国会中期选举后,民主党掌握两院主导权,将在经贸、人权等问题上加大对华压力。随着安倍政府在对华外交手段上的改变,2007年,靖国神社问题、历史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可能淡化,但日本右翼势力不遗余力推动政治军事大国的路线不会改变,安倍政府在改造战后体制方面可能有大动作。

  区域合作深化与泛化并存,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面临新的挑战

  2006年,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东亚合作以10+3、10+1机制为基本框架,继续深入发展,东亚经济体概念渐入人心。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上海合作组织政治安全合作继续深化,经济职能增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区域合作泛化问题逐渐显露,现有合作融入其他跨区域和泛区域合作范畴,影响合作向纵深发展。上合组织在吸收伊朗、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为观察员后,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带入组织内,上合组织凝聚力受到一定影响。东亚峰会虽已推迟至2007年元月,但由于其远远超出东亚范围,其论坛性质难以改变,东亚共同体建设名难副实。中国虽成为南盟观察员,但并未获得多大实质内容,推动与南亚国家合作仍然依靠双边关系。

  2007年,中国在推动区域合作方面将有新的突破。上合组织将在俄境内举行下一次联合反恐军演,军事互信进一步增强。从2007年开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综合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各主要项目投资将逐渐扩大。中国和东盟合作也将有飞跃发展,从2007年元月开始,中国与6个较发达成员(泰、新、马、印尼、菲、文)60%税目的关税将降至0~5%。

  但是,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中国被推到六方会谈前台,国际压力加大。美将力促大中亚计划落实,诱导中亚国家向南发展,企图将其从上合组织剥离出去;日推动日本+中亚对话活动计划,加强对中亚渗透,试图弱化中俄在上合组织的影响力;东盟借美平衡对华关系倾向加强,10+3也在向美敞开胸怀;另外,东盟各国竞争加剧,他信倒台后泰国在东盟的招牌地位迅速降低,越南代表后加入东盟的四国正在加重分量,印尼作为东盟发起者极力恢复影响力。东盟内部意见不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必受到影响。

  和谐周边建设继续推进,但部分国家对华疑虑仍存

  2006年,和谐周边建设成效显著。中国在推动地区热点解决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举行上合组织理事会5周年峰会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提出诸多进一步推动地区合作的建议和具体措施,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中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与印、巴等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定,加深传统友谊,促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虽然中日关系结构性矛盾依旧,但两次高层会晤显示双方愿意以理性、务实的思维来面对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

  2007年,中国和谐周边建设将继续推进。中印商定共同举办中印旅游友好年,考虑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俄将举办中国年活动,进一步加深两国传统友谊和相互了解,推进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全面提升两国合作水平。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中韩将共同举行交流年活动,进一步提升两国关系。2007年也是中日关系正常化35周年,中日官方和民间将极力创造良好环境,烘托友好关系的主旋律,消除不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

  中国致力于和谐周边建设,得到多数国家民众的理解和认同,但仍有部分国家对我国实力快速上升存在顾虑。如前所述,无论是西北方向还是东南方向,一些国家为平衡日益增强的中国影响,愈加重视其他大国尤其是美国因素的存在。我国睦邻环境依然面临诸多干扰,增信释疑工作不可怠慢,和谐周边建设任重道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刘卿)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他信 | 安倍 | 中国 | 合作 | 国家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