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口述:讲述你我的真情故事 > 口述实录

外公外婆的浪漫奇缘:与小姐相亲却娶回丫环(图)

外公外婆的浪漫奇缘:与小姐相亲却娶回丫环(图)



  外公外婆的传奇婚姻:相亲小姐娶回丫环(图)

  午后软绵绵的阳光斜挂在餐桌上,在成都,冬日的阳光总是这样无力但又给人无限“暖”的安慰。我们一家人陪外婆在餐桌边坐着,从饭后一直到下午2点半。已经有点痴呆且半身不遂的外婆颤颤巍巍地用手按着桌角想站起来,她说:“外公,该睡觉了。”我们赶紧起来两边架着她往里屋走。其实外公都已经去世七八年了。但糊涂了的外婆很多事和人都记不得了,唯独对外公的一切却依然清醒。

  奇迹相遇

  老人的爱情对我们来说,犹如一段传奇。还记得小时候躺在外婆被窝里,听她断断续续讲述那些她和外公的往事,我总为外婆灰姑娘般的奇遇而兴奋。

  外公出生在江浙一大户人家,由于父母早逝,家产被族中其他叔辈掌握,他19岁便孤身一人到南京求学,中专毕业后,考入国民党政府银行系统当职员,后被派到四川宜宾。而外婆出生在宜宾乡下最贫困的佃农家,她的爸爸因染上霍乱在两天时间内就突然去世了,本就贫困的家顿时陷入绝境,她的妈妈只能咬着牙将才9岁的她送到宜宾城里的地主家当丫头。不料这却改变了外婆一生的命运。

  外婆15岁时,地主家的小姐已到了适婚年龄。媒婆将条件相当的小伙一拨一拨往地主家带。这其中就有我的外公。外公被带到大厅里,接受着地主老爷的“面试”,外婆在旁边侍候着。我现在只能想像当时的场景:外婆一边为地主老爷打着蒲扇,一边偷偷打量着这位可能当选的新“姑爷”。而外公在应对的同时,偶尔也看看这个小可怜似的丫头(外公身高在1米7以上,而外婆仅有1米5左右;外公比外婆大10岁)。

  两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就这样见面了,但他们谁都没想到这就是会与自己一生相伴相随的另一半。

  不久,外公再次应邀而来,这次他将与小姐正式见面,为了避免尴尬,外公带着他的一位男同事一起来了;而小姐则由外婆陪着一起走进了大厅。这次见面后,外公与他的同事又多次与小姐及外婆在外面见过。没料到这4人最后竟是外公与外婆成了一对,而他的同事却入赘了地主家。

  记得我曾问过外公“为什么不选小姐选丫头”?外公说:那位小姐脸上有些许麻子,最关键的是有一口因吸食鸦片而变黄的牙齿。我也曾追问过外婆“外公为什么要你?”外婆则骄傲地说那是因为她有几分聪明和灵动。她说他们4人一起上街时,外公有时会教她认几个街边商店招牌上的字,第二次再经过时,她都会准确无误地认出,那时外公的眼中总会出现欣赏的眼色。

  外公最终用3个月的工资将外婆从地主家赎了出来。外婆拿着个铺盖卷走进了外公的宿舍,他们在请外公的同事们吃了一顿饭后,两个人就算正式结婚了。外婆后来说:“当时两人除了一张床、一个柜子、两个铺盖卷外什么也没有。”

  纳妾风波

  婚后,没有文化的外婆成了全职的家庭妇女,她像那个时代的很多女人一样夫唱妇随,跟着外公的工作变动,从宜宾到重庆然后又到了成都。外婆说她一辈子要感谢外公三件事:首先就是外公没有纳妾;然后是外公教了她一些文化知识,在解放后又鼓励她去扫盲班,让她也能走上工作岗位;最后是外公帮她养了母亲并像儿子一样送了终。

  外婆与外公婚姻中的唯一一次危机,出现在他们婚后第3年,那是1943年,他们已到了重庆北碚,外婆18岁了,还没有小孩。外公的单位里有很多像外公这样离家很远的年轻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他们最爱到一个姓郑的同事家去,因为郑家有个做菜手艺很好的保姆,大家都喜欢吃她做的菜。外婆也到过郑家,但她没想到这个保姆差点就成了她的“妹妹”。

  这个保姆是郑太太的远房亲戚,20多岁死了丈夫后,郑太太刚好生孩子便叫她来帮忙。家里来客时,她也会抱着宝宝在旁边坐着,耳朵听着客人们的高谈阔论,眼睛扫着这些长像各异的人。在这些人中,她看中了外公,觉得他温文尔雅、谈吐得体。不知当时她是如何向郑氏夫妇表达自己想法的。反正不久,郑先生就向外公提议纳她做妾。

  外婆很快从外公同事们暧昧的语言和表情中察觉此事,但外婆却毫无办法,她只能更努力地做好妻子的本分等着外公做最终的决定。外婆开始学做江浙菜,开始摆弄因9岁离家而没有学过的女红,还向邻居大嫂学打毛衣……一个月、两个月也不见外公开口说纳妾的事,外婆也不敢问,只是发觉外公很少去郑家参加聚会了,也更爱吃她做的菜了。

  过了4年,我的母亲出世时,外婆才向外公提起了这件事,外公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在我的大家里,我看过太多纳妾的事了,这是让两个女人都委屈的事。”

  半个老师

  据外婆讲,外公下班后,最大的乐趣一是拉二胡、弹琵琶,那时外公一拉二胡就会吸引很多邻居停下手中的事静静地听上一段。二就是教外婆识字、算数,常常是小两口吃完晚饭,就坐在灯下桌边,头靠着头一个教一个学。外婆在外公手把手的指教下学会写下的第一个词组就是她的名字“舜卿”。过了一年后,外婆便开始读报了;并给自己的母亲寄去了第一封自己亲笔写的信;在外公的要求下,她又开始记生活流水账了。丈夫这个老师让外婆领略了识字的快乐。

  解放后,政府办起了扫盲班。这时我的母亲还未到3岁,是让外婆在家带孩子还是让她去上学?外公毫不犹豫选择后者,他说:“舜卿,你才20多岁,不能就这样在家里呆一辈子。”在外公的建议下,外婆的母亲来到他们身边,外婆由此走进了社会。读了两学期的扫盲班后,外婆入了党。当时成都有一家街道办工厂,外婆被选进工厂做了仓管员。这时又面临选择了,因为此时外公还在重庆上班,让不让外婆去呢?考虑了几天,外公最后决定由他带着女儿和外婆的母亲在重庆过,而让外婆去成都。由于外婆的出身和能干,后来她居然做了这家工厂的工会主席,当然这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一年后,外公因工作调动,也来到成都开始当时中国农业银行在成都初创的工作,一家人从此开始在成都定居。

  孝敬太婆

  外婆有8兄妹。大哥二哥被拉了壮丁,死在了战场上。四姐小时候生病无钱医治也早夭了。她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兄妹中过得最好的一个,50多岁时,她回了趟老家后,曾感叹幸亏遇上了外公,否则她至今仍会和她的哥姐一样,生活在偏僻的农村。

  外婆的母亲,我的太婆婆也因为外公,生平头一遭进大城市、住进砖瓦房。据外婆讲,外公对太婆婆就像对自己母亲一样。太婆婆一直活到93岁,跟着外公和外婆一起生活近30年。70多岁后太婆婆因没有牙,特喜欢吃蒸得软软的肥肉。在那个买啥都凭票的年代,肉也是紧俏品,尤其是肥肉。但每次只要家里买了肉,都必定会蒸得软软的,出锅后,外公一定会将第一片放在太婆婆的碗里。外婆说,那时家里的重点第一个就是太婆婆,然后才是我母亲。

  太婆婆是旧式女人,对身后事最为看重。从80多岁开始,她总是提起自己的后事,她说要回老家埋在太外公身边、要一口好的棺材。92岁时,太婆婆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便反复要求外公外婆送她回老家,外公和外婆专门请了假,坐上火车将太婆婆送回了老家,安排在外婆的三哥家里,还按太婆婆的要求跑了几家买回了当地最好的棺材。留下太婆婆的生活费和千万叮嘱后,两人才心有不安地回到了成都。

  第二年春季,太婆婆病重,外公和外婆又赶回去,临终前太婆婆拉着外婆的手说:“幺妹,你是有福气的人,你要对家英(外公的名字)好。”

  外婆确实是个有福气的人。记得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外婆外出买菜,结果却流着眼泪回来,原来她在菜场遇到了小偷,金项链被偷了。听着外婆的哭诉,外公连忙上前安慰说:“不要伤心了,我再给你买一条。”外婆一听就说:“你的工资都在我这儿,你哪来的钱吗?”外公说:“不抽烟、不喝茶也要给你买。”外婆一听挂着泪的脸就笑了:“就你这个烟鬼也能不抽烟,比叫你戒饭还难。”但几个月后外公真的给外婆买了条金项链。

  痛失老伴

  我刚读大学,外公就因肺心病去世了,外婆一下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她常常一个人静静坐在外公的书房中,把外公身前用过的眼镜拿出来擦了又擦,外公身前最爱看的英文书和小说被她整整齐齐地堆在书桌边上,谁要动一动她也不许。

  妈妈怕她睹物思人,便送她去“周游列国”,先去新疆叔叔家,再到北京亲戚家……但每过两天,外婆会打来电话,“书房窗关好没,小心雨水打湿书”,“明天是外公生日,你们要给他过”……之后的每年清明、外公的生日、大年初一外婆都会带领我们全家去外公的墓地看看。直到她中风慢慢变痴呆,但这以后她会常常以为外公还在她的身旁,她会常常说:外公,吃饭了;外公,天凉了加衣服;外公该睡了……

  记得,我和丈夫回成都举行婚礼时,外婆拉着我们的手曾说过的话:“夫妻就要相互照顾、相互扶持,结为夫妻就是一辈子的伴。”也许很多人追求的是浪漫刺激的爱情,但我更珍视的是外公和外婆这样的长久而温馨的婚姻。(晓茜 文/图)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婚姻 | 丫环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