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商业市场暗流涌动:内外资零售巨头要么加大投入,要么以退为进。在激烈的竞争下,许多企业开始撤退:连卡佛撤出上海市场、贝纳通撤离淮海路,华联超市从北京撤离等,这一切构成了上海2006商业市场的一道风景线。
| |
(顾卓敏)
在2006年的市场上,连卡佛无疑是最大的输家。在2006年底销售旺季到来之际,被称为“时尚地标”的淮海路上顶级百货连卡佛却正式退出上海零售市场,其原因主要是出于连卡佛在中国的整体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连卡佛的定位策略等。而后,贝纳通全球最大的旗舰店也从淮海中路思南路口这块黄金宝地撤出。原因在于,面对淮海路不断上涨的租金,公司经营上面不堪重负。
同样原因,一些内资企业在扩张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水土不服。2006年4月以来,华联超市相继关闭了近20家在北京的便利店。在经过近6个月的短暂运转之后,华联在京的标准超市同样面临发展困境,不得不全面停运华联在京门店。
业内专家分析,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地区的消费者都有一个固化的消费模式,而一些外来者像连卡佛、华联超市等,一方面要花高昂的代价打入市场,另一方面又要在经营上迎合消费者口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由于经营理念等方面所造成的水土不服,就会在竞争中丧失市场,进而把自己陷入了困境。
赢家新世界商旅文联动
去年,新世界坚持商旅文联动的营销方式,开展了多形式、多功能、多业态相结合的联动促销。在年初元旦市场、春节、情人节、三八妇女节期间,掀起了一个个促销小高潮,创下了单日销售4000万的业绩。
“五一”黄金周期间,新世界实现销售72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单体销售创上海零售新高;十一期间,抓住旅游节契机,推出了新世界购物节系列营销活动,累计销售8019万元,日均销售突破千万元,较前年同期上升近60%,销售额之高、增幅之大为上海商业同行之首。面对这一系列数据,业内分析师认为,单从2006年的增长速度来看,新世界就可以称得上“2006年度上海百货商业大赢家”。
黑马奥特莱斯立足郊区
在2006年,诸多商家的一致看法是,只有立足于服务消费者,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也涌现出了几匹黑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奥特莱斯。
位于青浦区的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去年4月28日试营业至今,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日均人流量6000人,日均营业收入300余万元。
随着奥特莱斯广场在消费者心目中美誉度的不断上升,奥特莱斯广场内知名品牌集聚度的不断增加,十一期间销售情况异常火爆,奥特莱斯广场总销售额达到2493万元,日均营业额达到489.72万元。而在刚过去不久的圣诞夜,创下了720万元的单日最高销售纪录。截至2006年年底,奥特莱斯可实现销售收入5个亿。
展望2007商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2007年,上海商业发展将延续2006年的上升趋势。“2007市场从百货业而言,将继续稳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上海作为外资进入的第一站,2007年所要面临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上海百货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浏河这样认为。
2006年,新世界、东方商厦等48家上海百货店分别获得商务部首批“金鼎百货店”和“达标百货店”称号,其中,上海有8家“金鼎百货店”,总数占全国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