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图⑥
图⑦
图⑧
20年,停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穿梭在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征程上,20年呈现的是巨变沧桑。
20多年前,当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进言,提出要发展自己的高技术时可能没有想到,由他们点燃的发展高技术的星星之火,能在神州大地上迅速成为燎原之势。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20年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带动的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如今,“863”计划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高技术研究发展的一面旗帜。
在“863”计划走过20周年的日子里,从满园春色中我们聚焦了其中的几朵小花。通过镜头,我们感受的不仅是振奋,更是希望。
由“863”计划支持的超级稻(图①)研究亩产700公斤的一期目标于2000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也已于2004年提前实现,目前正在进行三期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表示,2010年,他主持的超级稻研究项目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05年3月,EPA国际标准被IEC正式接受为实时以太网国际标准IEC61784—2并发布。设计制造出全球第一块EPA芯片(图②),基于该芯片开发出系列仪器仪表,成功进行工业现场应用,将使国内的仪器仪表产业产生重大技术升级。
2004年6月,曙光4000A(图③)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发布,在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十。实现峰值速度每秒11.2万亿次,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海上石油钻井测井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系统样机和钻井中途测试仪样机(图④),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
我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际合作研究(图⑤)。早在1999年,我国就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公共领域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并于2000年如期完成了1%任务的工作框架图测定。
大型风电装备获得重大突破。图为新疆达坂城风电场(图⑥)。
2004年7月,应用自制高品质绝缘型超导线材绕制的我国第一组实用化三相33.5米35kV2kA高温超导电缆在云南正式并网运行(图⑦)。
高温超导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图为国内首条年产300公里Bi系高温超导带材生产线(图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