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们小区有位贫困户,每逢年底都能感受到“温暖”,但是她不时发个牢骚——因为“一桶油、一袋米、一个红包”的送温暖方式让她家里的棉被几乎无处存放,而她说自己最需要的倒不是棉被,仅仅是一只能在冬天热菜的微波炉。
| |
苏州市沧浪区日前深入社区开展抽样调查,了解困难老人目前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什么帮助。在被调查的困难老人中,有的希望新年来临之前得到一件新棉袄、一床新棉被等普通生活用品;有的因为年纪大,希望减轻家务负担,渴求微波炉、洗衣机等小型家用电器;有的要安装自来水;有的精神需求尚待满足,希望能到现场看场足球赛,或者能到饭店吃顿饭,或者能订份报纸……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沧浪区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扶贫帮困,89岁高龄的罗奶奶得到了一台梦寐以求的洗衣机,彻底解决了她洗衣难的问题,让她激动不已。
沧浪区负责人表示,不管老人们的愿望是简单还是复杂,都争取为他们圆个梦,让这些困难老人过上一个“暖”冬。可以肯定,沧浪区按需送温暖的做法,针对性强,更体现了“雪中送炭”的特点,送温暖活动不再仅仅作为一项硬任务去完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实事,其取得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应该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困难群体的生活,尤其在寒冬季节。不夸张地说,只要逢年过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会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但是,各地的送温暖活动大同小异,部门地区和部门往往习惯于采取“一桶油、一袋米、一个红包”之类的“批量送暖”的方式,基本上属于政府送什么,困难群体就拿什么。
但是,这样很难照顾到困难户的实际需要,往往会送非所需。由于弱势群体每个人面临的生活困境、对改善生活的需求各不相同,如果不论什么对象,都采取“批量式”送温暖的方式,难免得不到困难群众的欢迎,还会引起“送温暖是作秀”的误解。
由此可见,真心实意为百姓排忧解难,首先需要建立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这有这样,才能在效果上保证“温暖”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