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控火灾能力提升四项数字下降但小企业火患日益突出监管困难
清除火灾新死角 监管力从何来
目前可借鉴的三种模式
晋江模式 石狮模式 汕头模式
“改、调、搬、拆、防”
改造现有厂房,车间、仓库用防火墙进行分隔;
员工宿舍形成独立的防火单元,出口直通室外;
鼓励企业在厂房外建职工公寓或集体宿舍;
所有建筑的楼梯都必须通至屋顶,二层以上的阳台、窗户要拆除防盗网;
在服装、鞋业等劳动密集型的厂房里设置简易喷淋系统,配齐灭火器材。
“摸底、清查、回访、复查”
各下村、下片干部不间断地进行“回访”,对“三合一”小企业隐患跟踪督促整治,直至彻底整改。
“一畅两会”
所有“三合一”小企业必须设立消防安全专用通道,保证通道的完全畅通。一旦发生火灾,通过专用通道疏散员工,同时,教会员工“会扑救初起火灾,会自救逃生”。
编者按
春节临近,再加上冬季历来是火灾多发期,如何有效整治火灾隐患这一老难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在2006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门持续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专项督察,强力推动了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取得了全国火灾四项数字大幅度下降的可喜成绩。但不容乐观的是,火灾隐患和隐患背后存在的制度问题并没有彻底根除。记者随国务院“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专项督察组”在一些工业大省调查时发现,数以万计的家庭小企业由于设施简陋隐患严重,火灾事故频发困扰着当地。
本报记者 杜萌 张学锋
记者1月3日从公安部消防局获悉,2006年我国共发生火灾222702起,死亡1517人,受伤1418人,直接财产损失7.8亿多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5.6%、39.3%、43.5%、42.6%。
有关人士指出,全国火灾四项数字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明显提升,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记者近日随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专项督察组”在福建、广东等地采访时发现,数字虽然下降了,但一些隐患和制度问题依旧不容乐观。
生产储存住宿三合一家庭小企业火灾频频
一层做仓库,二层做住房与办公室,三层、四层做车间,设施简陋,人员密集,楼内电气线路乱拉乱接,灭火设施严重缺失,两条内置楼梯堆满原料,无法通行,所有的窗口都布满防盗网,整幢楼就像一个大铁笼。这是一个由四层小楼改造而成的家庭式小企业。
这个小企业就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创辉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辉公司),半年多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夺去了公司13名年轻女工的生命。
记者在被烧毁的创辉公司查访时发现,在楼梯间被熏黑的墙壁上,当时火灾中被困女工留下的抓痕依然清晰。
“如果不是这种集生产经营、物资储存、人员住宿等为一体的‘三合一’家庭小企业,如果不是逃生路线被堵塞,像这样火起时只有二十多人在内的场所,不可能死这么多人。”当时在火场救援的消防官兵告诉记者。
据了解,仅2006年下半年,全国就连续发生多起“三合一”家庭小企业重特大火灾事故。
2006年6月30日深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佛山村一家塑料加工家庭小企业发生火灾,造成户主一家4人死亡。
2006年7月8日凌晨3时48分,福建省晋江市霸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2006年9月16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双鹿制衣厂发生火灾,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
2006年10月21日凌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安康西路一家童装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
“三合一”家庭小企业火灾事故频发,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组成“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专项督察组”,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对辽宁、浙江、福建、广东等10个“三合一”小企业火灾事故多发的重点省份开展督察。
火灾多发背后深层原因追逐利益忽视安全投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庭小企业的业主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往往利用原有的厂房、自家住宅进行简单的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大部分厂房都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存在消防设施瘫痪、电气设备老化等问题,有的厂房竟然是经历了几十年风雨侵蚀的老宅,存在着大量的火灾隐患。
福建省晋江市消防大队大队长邱云生介绍说,“这种‘三合一’家庭小企业安全条件极差,私拉乱接电线,擅自安装、违规使用锅炉,疏散通道不足或不畅,消防设施缺乏,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事故。”
“业主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忽视安全投入,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务工人员也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二司副司长黄智全分析了家庭小企业火灾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广东省东莞市消防局防火处处长吴丹则认为,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使得消防安全监管难以覆盖城乡,也是当前家庭小企业火灾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小企业数以万计消防队伍却不足百人
“以不足百人的消防队伍去监管数以万计的家庭小企业,火灾事故在所难免。”
处在“三合一”家庭小企业监管一线的消防官兵们多次向记者大倒苦水,“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家庭小企业,以现有的消防力量只能重点抽查,无力全面监管,只能亡羊补牢,很难防患于未然。”
有限的力量,无限的责任,这对矛盾如何解决?
广东省东莞市消防局局长张小宏认为,一方面尽快修改现行的消防法,对消防力量的编制、装备、权责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另一方面建立社会联动机制,以社会力量来弥补现有消防监管力量的不足。
福建省泉州市消防部门与工商、房管等部门建立了“资源共享,实时跟踪”工作平台,联合执法。工商部门要求办理登记和年审的企业提供消防审批手续;房产管理局在房屋权属登记环节上严格查验消防验收文件,对没有消防验收合格法律文书的家庭小企业不予办理相关登记。
统一标准成本高不利整治政府补贴调动业主积极性
为了规范各地的整治行动,公安部近日出台了“三合一”建筑火灾隐患整治的统一标准:要求生产、储存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建筑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生产、储存其他物品的建筑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必须保证其采用实体墙和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楼板,并且要有独立的疏散设施,同时,所有“三合一”建筑不得锁闭、堵塞、占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并且要按照规定安装火灾报警和灭火设施。
“没有标准时盲目整治,效果不佳,如今有了全国统一标准,整治还是难以进行下去。”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很多消防部门的负责人都坦言:“这个统一标准规定得过高过严,整治的成本大,业主们多有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广东省汕头市就是一个例证。
记者了解到,在汕头市,几乎是家家户户搞加工,有的利用原有居住建筑,有的在居住的基础上扩建、叠建生产场所、仓库、员工宿舍,“三合一”家庭小企业已达22853家。
“面对如此庞大的整治对象,按照统一标准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整治效果不佳,回潮、边整边冒现象时常发生。一些小企业被查封后,另选场所搬迁‘打游击’;有些企业主对整改心存侥幸,临时应付,甚至公然对抗,给整治带来很多困难。”
“如今,汕头市因地制宜制定了一套符合汕头实际的成本较低的整治标准。”广东省汕头市消防局局长吴凤林告诉记者,“就是由政府集中采购消防设施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业主们投入不超过六千元就能建立起一整套的消防设施,这样一来,业主们整治火灾隐患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本报北京1月3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