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2007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意味着,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将被摆在2007年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 |
在北京胡同里住了大半辈子的王大爷坚持看晚7点的《新闻联播》,在他眼里,电视上说得“民生问题”,已经不再是自己生活里的“开门七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了。
王大爷现在关心的民生话题还包括:自己买的股票能不能赚钱?坐火车和公交车会不会更便宜?手机费能不能降下来?水电气等价格是不是还要涨?房价能不能降到自己买得起的水平……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周刊》特约国内各行业的知名学者和专业人士,对2007年百姓关心的几大领域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给予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一问车市:价格还能降多少?
文/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 沈家文
2006年的初冬似乎很冷,而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来说,2006年是个红火的好年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中国汽车产业从1999年起就连续较大幅度上升,2006年更出现强劲的增长,1~1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659.24万辆和645.48万辆,同比增长27.92%和25.49%,全年突破700万辆已成定居。此外,在价格方面,2006年全国汽车市场价格温和走低,降幅也比2005年同期明显缩小。
2006年,纷繁热闹的中国车市即将成为记忆,今年,车市将带给人们更大的猜想空间。
降价风潮全面铺开
近年来频繁出差到国内一些汽车厂家,在与业内人士交流时,谈得最多的就是轿车价格问题。当前,轿车已成为拉动中国汽车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统计数字显示,轿车产销量占全行业的53%左右,轿车增量占全行业增量的74%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占整个汽车行业半壁江山的轿车降价一旦风云突变,将影响整个汽车行业。据粗略统计,入世后,各类轿车品牌的降价风暴刮了数百次,累计降价幅度在30%以上:先是2002年1月,夏利全线降价,降幅近20%,拉开车市价格大战的序幕;2003年,国内车价平均降9%(帕萨特当年降价近3万元);2004年,车价平均降幅高达13%(君威当年首次跌破20万元);2005年,车价平均降幅有所回落,车价平均降幅达8-10%以上(沃尔沃当年狂降13万元);2006年,初步估算,车价平均降幅将达5%(林肯随行就市降价20万元)。可以说,从2003年到现在,至今为止没有哪一款轿车没降过价。
入世6年来,轿车价格就像坐滑梯一样,一降再降,市场竞争程度可见一斑。那么,今年的轿车价降风是否仍将继续呢?
中低档车降价幅度不大
近年来车市“降”字当头已经成为一个不变的主旋律,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今年汽车价格仍呈下降趋势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否所有的轿车都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呢?我认为不能笼统地说,要分门别类地看:今年经济型车和中级车降价幅度不会太大,但中高级车和豪华车仍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原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首先,从定价机制来看,这几年经济型车厂家因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价格已接近成本区;中级车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和竞争形势所决定,经过这几年的降价竞争,尽管价格泡沫已明显缩小,但仍有较大降价空间;而中高级车参照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目前国内价格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加综合关税后水平,长远看,还有15%左右的降价空间;高级车绝大部分是进口车,目前国内价格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综合关税后水平,一旦转为本地化生产后,就会出现较大的降价空间。
其次,从供求方面来看,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供求趋于平衡,例如夏利、长安等厂商现有设备产能已满足销售需求,几年来未作扩建;中级车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2004年以来的平均降价幅度已超过25%,各厂家新增产能将进一步释放,今年的市场竞争将更剧烈;中高级车的产能则刚开始释放,2006年1~11月,中高级轿车的总销量同比增长37%。
总体看,今年轿车价格将温和走低,国内中低档轿车价格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有望继续保持2006年以来平稳下降的态势。而中高级车及豪华车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
豪华车“价格战”一触即发
2006年,豪华车市场风平浪静,想不到年底却暗流涌动,豪华车蠢蠢欲动,奥迪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久将会被打破。
2006年11月份,凯迪拉克推出了赛威SLS,主打商务市场;奔驰的新E级车也同样在北京车展前上市,而宝马干脆复制了奥迪加长的成功模式,推出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宝马5系Li加长版本……几大高档车品牌纷纷推出新品与奥迪较量,在他们看来,月销量达到6000辆的奥迪A6L市场,实在是太诱人了。
随着宝马、奔驰、奥迪、克莱斯勒、凯特拉克的国产化顺利进展,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高档豪华车不拼也得拼,不降也得降,豪华车将会拼得你死我活,价格战不可避免。所以,今年的豪华车市场,共赢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预测:今年国内轿车价格将温和走低,但豪华车可能会拼得你死我活。整体来看,有望继续保持2006年以来平稳下降的态势。其中,中低档轿车价格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二问手机资费:为何不能大幅下调?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 阚凯力
全国不少地区的消费者感觉2006年的手机资费降了不少,自己终于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今年的手机资费还必须进一步大幅度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单向收费“看得见、够不着”。资料图片
首先,移动运营商的利润水平严重偏高。中国移动通信公司2005年的业务收入为2430亿元,而其税后净利为535亿元,高达22%。2006年,其利润增长更快,仅仅在上半年六个月的1370亿元收入中,税后净利竟然高达302亿。相比之下,全世界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没有一个超过10%,而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率仅为1%。如此骇人听闻的超额利润,只能说明我国移动资费的水平还是严重偏高,今后必须继续大幅度降低。
其次,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信息产业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移动运营商却对其中的许多规定拒不执行。例如,手机到外地漫游几乎没有成本,运营商却一直收取每分钟二角的漫游费。为此,信息产业部早在2005年就规定手机漫游费属于市场调节价,要求移动运营商降低乃至取消。但是迄今为止,除了个别地区以外,我国的移动运营商却都拒不执行。
又例如,运营商为了发展新用户,往往开设新的套餐和优惠,却不准多年的老用户享用,明显是对老用户的歧视。为此,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9月就宣布,从今年1月1日起,允许消费者在原有手机号码不变的条件下更改套餐,并由运营商在12月1日前上报执行方案。但是,我国的移动运营商不但迟迟不报方案,而且不约而同地宣布“执行有困难”,明目张胆地拒不执行监管部门的规定。
第三,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手机资费相差悬殊。虽然许多地区近年来下降的幅度很大,但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尽管网络设备的利用率远远高于全国,其成本也因此在全国最低,但是手机资费却比全国大部分地区高出好几倍。其原因就在于移动与联通在这些地区形成了“双寡头”垄断,串谋勾结,操纵市场价格,从根本上破坏了电信行业的有效竞争。
第四,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信成本已经有了超出想象的降低。例如,国际电信联盟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横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缆,在1996年每分钟通话的传输成本就已经不到百分之一美分,即不到人民币的0.8厘。正因为如此,所以西方许多国家的手机不但没有漫游费,而且没有长途费,手机资费在全国统一。
我国手机资费没有降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首先,近年我国的移动通信业一直维持着双寡头的垄断格局。尽管小灵通的出现对它产生过一定的冲击,但是其技术的本质缺陷和由固网运营商经营的体制使它不可能对移动通信业造成根本的威胁。第二,我国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因此,移动资费只要下降,就有一些部门神经紧张,大喊“国有资产流失”,生怕影响其“保值增值”,想方设法地利用各种行政和人事的手段予以制止。因此,虽然我国在90年代疾风暴雨的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移动通信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电信体制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有效竞争的局面还远远没有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来的通信技术又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飞跃。它们就是通过因特网打电话的网络电话和作为因特网延伸的无线宽带覆盖(WiFi和WiMAX)。到2006年6月,全世界包括我国台北地区在内的400多个城市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无线宽带覆盖,突出的例子就是一个多月前新加坡政府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向全民提供免费的无线宽带覆盖,像道路一样作为政府提供的“第五基础设施”。这样,不但全体国民的宽带上网免费了,而且在其上的网络电话更使所有手机的通话免费。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在我国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三问楼市:全球楼市降温了中国房价还涨吗?
文/刘小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加息和宏观调控的作用,美国、法国、西班牙和一些新兴经济体房地产市场都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如果美国及全球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将会给美国及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
国家信息中心房地产信息处处长刘青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不是基于全球房地产市场的背景而进行的。至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如果破裂是否会涉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存在着许多变数。首先是传导机制的问题,最直接的机制是金融,如果美国的金融出问题,而我们的金融不受拖累,中国房地产市场就不会直接受到影响。
与全球楼市出现降温迹象和房价逐步回落类似,在我国政府的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来也出现了调整的情况。
一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来看,房屋销售价格走势基本平稳,2006年6-9月出现了连续4个月下降的情况。
二是过热的需求有所抑制。在主动需求方面,据央行四季度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购房意愿总体平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购房行为趋于谨慎,购房意愿回落,从年度变化情况看,居民购买住房意愿从2005年的平均值19.7%,下降到2006年的平均值17.8%,降幅近2个百分点。
虽然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调整的迹象,但如果说已是健康发展了,恐怕还为时过早。首先是投资增长依然较快。2006年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完成额为14610.55亿元,同比增长24.1%,比2005年全年的20.5%又增加了约4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的势头并没有缓解。2006年10月份连续下降了4个月的房屋销售价格也有所抬头,销售价格指数为105.4%,比9月份上升了0.1个百分点,房价的走势呈现出不确定的态势。
所以说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调控工作不能放松。
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房地出现降温迹象”的判断让中国的“租房族”看到了希望,但是,降温并不等于降价。·四问医疗:看病、药价为何依旧贵?
文/李悦让百姓看得起病 财政部酝酿增投千亿注资医改
医疗改革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患者仍然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和药价高,在今年,这一状况预计也难有太大改观。
首先,这几年,医学院每年有很多博、硕士及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根本不想到偏远地区,造成城乡之间医疗技术及医生严重比例失调;乡镇医院待遇差,工作环境差,即使毕业分到乡镇医院也要通过考研离开;医疗设备落后,财政不拨款(医院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却是差额拨款)。
其次,为什么国家近年来多次对药物进行降价,但常用药物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这是因为一旦某种药品被列入降价范围,这类药马上在市场上消失,改变包装又重新以新药上市;同一类药物多家生产,成份相同,但商品名不同。例如近年银杏叶制剂在市场上很受患者欢迎,类似的制剂银杏叶片、银杏叶软胶囊、银杏叶提取物在市场不下几十种。抗生素种类更繁多了,同一成份的药都有很多家生产,浪费药物资源,抬高物价。
最后,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应以盈利为目的,但现在不“以药养院”,就很难维持医护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生也是人,也要生活,虽然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必须在保证生存的条件下履行天职。现在新闻上说医生收红包、收贿赂,医生们愿意吗?不愿意,但为什么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屡抓不止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医生的待遇太差。例如每位医生平均5~7天一个夜班,一个夜班补助还不够一个盒饭,逢年过节、值白班就算奉献,遇到急重症加班是常事,外科手术一站就是几个到十几个小时,下台后可能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预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得不到政府资助的情况下,既缺设备又却人手,所以导致医改多年来看病、药价依旧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