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明:第616次投书举报
人物(6)
社会问题的暴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遮遮掩掩,尽管我们身边依旧能看到一些腐败分子,但是,当类似于李万明的身影不断出现时,我们相信,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同时,国家和社会将不断进步,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和谐。
在名利攸关的时刻,以个人的力量去抗衡一级甚至是几级政府官员,尤其是一名公务员,以卵击石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2006年1月5日,陕西省渭南市移民局工会主席李万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616次举报,他这次所写的长达6万多字的举报信,是有关当地政府截留5000多万元灾民救灾款的事情。
在李万明看来,两年之前发生在渭河的那场大水,让数千户当地农民流离失所,也给当地华阴市政府带来了“机会”。灾害发生之后的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就拨出救灾款5906万元,但两年过去了,这笔钱真正到灾民手上的依然只有50万元。为了追讨这些款项,当地百姓多次自发组织举报和控告,但最后的结果是被华阴市政府关押和劳动教养。1%的使用效率和地方政府的打压,让李万明和当地的乡亲倍感气愤与失望。当地灾民通过李万明转告中央:“我们宁可请中央把5906万元重新收回,也不能让国家的这些救灾资金白白流失!”
《公益时报》调查报道刊发后,经中央有关领导批示,国家发改委冻结此款,并责令陕西发改委酬款700万、华阴市政府酬款500万解决“03·8洪灾”遗留问题。
事实上,举报的代价的确是沉重的——为打印和寄发材料等,李万明已花费约4.8万元,还欠下3万多元的外债,最艰难时,他不得不在邮局赊账甚至卖血维持举报的开支。他的行为同时也使他丧失了升职的机会,4年前,他是全市惟一34年工龄而仍是一般科员的“平头”。这一切,他完全无怨无悔,对“事业”的认定和投入使他将个人的恩怨与得失置之度外,毫不吝惜地在举报上倾注自己的精力与财力。
日子在李万明的记忆中留下的也不完全都是沉重和抑郁,他的举报曾不断被有关领导和媒体关注,并一次次在关中大地乃至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上世纪80年代至今,每过一两年,他的事或因他“生出的事”都会见诸报端,国务院、中纪委、监察部、水利部以及陕西省的领导,都曾对他的举报信作过批示,有关他的“问题”还曾被提到陕西省委的常委会上研究讨论。
群众朴实的敬意和支持,使李万明其人居然产生了远远超过他身份的影响力,以至在渭南地区形成了一种令个别贪官生畏的巨大存在与威胁,正如有人所说的,“李万明是腐败官员的克星。”
有人说,正直在当前社会是一种“毛病”,有人说官场的“逆淘汰”已经成为“正常”。一些不合理的现实依然客观的存在,然而,从另一层面来看,治理腐败问题,首先就要护持的是社会正气,让反腐斗士、勇士感觉到党和政府是他们的依靠力量,对于那些为反腐败作出重大牺牲的反腐英雄,党和政府能够给予他们合适的补偿,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坚定他们反腐败的决心和勇气,也能够鼓励其他一些正直的人敢于站出来反对腐败,让腐败分子不至于那么猖狂和肆无忌惮。李万明,就是其中一个。(赵冠军)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