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百姓故事

他们当年说相声



  马季用相声打麻雀

  到1950年代末和1960年初,马季开始跟随侯宝林先生去中南海给毛主席演出。

  马季1956年正式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为一名专业相声演员。

当时的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当马季的老师。其中侯宝林为责任老师,几位名师教一个,侯宝林形容当时的马季是“千顷地,一棵苗”。到中南海给毛主席演的都是些小段子,让老人家休息,一高兴就完。演过《画像》、《跳大神》、《黑斑病》,一起给毛主席演。开始大家都还紧张,他的秘书说毛主席不需要你们教育,你们就演个好玩,让老人家开心。演出的时候毛主席就那么细细地听,听完以后,站起来,跟侯宝林和马季一一握手。

  毛主席说了一句令马季永生难忘的话:“还是下去好。”

  马季去世,大家认为马季是新相声的代表人物,但是歌颂不是他发明的。

  马季原来是新华书店的售货员,1956年参加全国会演的时候,就被侯宝林和当时的团长白凤先生看中,然后调过来。马季他过去很喜欢相声,泡相场,对相声很熟悉,虽然他没有向侯宝林他们老一辈拜过师,他没有科班的训练,而且那时候也不可能教你传统的东西,而他自己又是共产党员,时代又这么召唤他,我想马季写新相声,写歌颂相声,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他性格的必然,马季在这个期间写了一些歌颂相声,《登山英雄赞》、《登山小八路》、《找舅舅》。至于那些相声现在还有没有美学价值,那是见仁见智。

  歌颂相声为什么会起来,一是大家从感情上说觉得旧的不好,新的好,特别是艺人,他们都感激新社会,他一定要歌颂,按他们的话就是时代的要求。相声演员和别的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一起,紧跟时代潮流,比如打麻雀。1958年的时候,毛泽东号召除“四害”,麻雀是“四害”之一,那时候我在北大念书,我们每个人都拿一个洗脸盆出来,就在院儿里敲,麻雀不敢落,好多麻雀心脏破裂掉下来。1958年以后的新相声和其他所有的文艺样式一样,助长了社会的浮夸风。

  相声的传统功能——讽刺被消解,讽刺遇到了困难。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大家认为共产主义就要到了,每个人都在检讨自己的保守思想,晚自习的时候,食堂的人把门推开,送冰激凌,白吃,食堂吃饭的时候,花生米随便吃不要钱,新华书店无人售书,不几天书就都被偷光了。

  歌颂相声就是这时候出现的,歌颂相声的第一人是东北一个艺名叫作小立本的演员,他写了一个叫作《社会主义好》的段子,这个段子几乎没有什么故事和情节,完全运用快板的语言,开始说什么机什么机,这个机那个机,这些机都是生产用的,最后为了抖包袱,就是苏联花布布拉吉,大家也笑,笑那种快捷的节奏和轻松的感情。还有《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相声已经完全没有艺术可言了。相声用来歌颂没有错,扩大相声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是问题是怎么样歌颂,这个歌颂的背景是什么,相声后来的歌颂变成了假大空,变成了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变成了对现实的粉饰。

  从1961到1966年,相声在这段时间的发展还比较正常,但到“文革”就整个断掉了。江青不喜欢相声,认为是耍贫嘴,但是这期间也有相声,比如马季的《友谊颂》,还是能听到。

  不光是相声有歌颂,所有的艺术都在歌颂,郭沫若带头歌颂,《十三陵畅想曲》那就是歌颂共产主义快到了。老舍先生留下来的《茶馆》,是建国10周年的作品,但是老舍先生的《茶馆》为什么流传至今,因为它真实,不管歌颂还是讽刺,只要真实,就不会失去艺术的品质。


[上一页][1][2]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相声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