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勇气驱走黑暗的光明使者
单晓霞
她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把光明送给了别人。她是一位普通的打工妹,一位善良的妻子,一位平凡的母亲,在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磨难之后,她毅然做出抉择——身后捐献眼角膜,回报这个带给她无尽温暖的社会。
“我虽然不能将我的生命延长,却可以将我的生命拓宽”。生命接近尾声的单晓霞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因贫困而辍学的单晓霞,和后来成为她丈夫的董建林一起来到石家庄。初到该市,他们以卖菜、卖凉皮等小买卖为生,后来手头上积攒了一点钱,就开起了蛋糕店。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靠着勤劳的双手和经营有方,他们的生活有了起色。
然而,厄运突然袭来。2002年初,晓霞乳房的下部长了一个肿块,4月2日,被确诊为乳腺癌。回到家后,单晓霞在床上整整哭了3天。
2004年夏,再也拿不出一分钱的晓霞被迫停止治疗,体重降到40公斤。似乎是命运的眷顾,单晓霞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医院里不停有好心人给她送来营养品、水果和衣物,医院也为她减免了治疗费用。
“我只是一名来石家庄打工的外地人,可是却得到了这么多的关爱,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单晓霞说,“我爱河北,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死后把光明留下,让我的眼睛继续注视着我眷恋的这个充满爱的世界。”
在河北省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单晓霞与邢台眼科医院取得了联系。
2004年10月16日,在邢台眼科医院的广场上,单晓霞在“身后捐献角膜”万人签名单上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10月18日,她正式成为河北省首位角膜劝捐员。11月4日,晓霞与邢台眼科医院正式签订了捐献角膜志愿书。由于身体原因,劝捐的工作很多都是在医院进行的,劝捐的对象很多就是像她一样的绝症患者。据悉,当时单晓霞在医院里发放了上千份宣传单,以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角膜捐献行列中来。
“你捐你的,别来劝我们,我们没有那种觉悟。”“神经病。”甚至有人不相信单晓霞白白捐赠,怀疑说“你拿了多少钱”,面对这些,单晓霞从来都是一笑置之,继续耐心进行她的宣传,“她是把劝捐完全当成了一项事业来做,而且做得那么投入!”其丈夫董建林回忆说。
在她影响下,其丈夫和女儿也加入了劝捐者的行列。之后,“晓霞热线”顺利开通。单晓霞生前表示,她“现身说法”的宣传,有时比专业人员的宣传效果还要好,因为,一个绝症患者,一个随时都有可能需要实践自己诺言的人,来做这种宣传,更容易被人接受。
2005年10月29日早晨7时30分,当阳光再次温暖这个世界时,单晓霞永远闭上了她那双美丽的眼睛。下午4点,第一位受捐赠女孩在医生精心包扎后,被推出了手术室。医生高兴地告诉其家人手术很顺利,比较成功。几分钟后另一位女孩的手术顺利完成。
晓霞走了,她为别人留下了光明,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在国内器官捐赠相关立法缺位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一些有意捐赠人体器官者捐赠无门;另一方面则是众多急需移植器官的病人因没有器官可以移植而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一方面是捐献者死后因家属的强烈反对而难以实现遗愿;另一方面则是医院怕引来各种纠纷。对人体器官的捐赠和利用,医学界和社学学界顾虑重重,导致我国器官移植临床救治工作和移植医学的发展受到制约。目前,我国在器官移植技术领域虽然已达到世界水平,但是,器官移植供体的严重缺乏,且质量上没有保障,都显著制约了我国器官移植临床救治工作和移植医学的发展。现实的需要呼吁相关立法尽快出台。
(于佳莉)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