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防灾知识多一点,生命保障多一道(组图)

  构建城市防灾应急系统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管理者口中最热门的词汇。

  一个城市从建设到运行、管理,不仅要考虑到常态的情况,还要提前考虑到出现突发事件后的应急处理。9天前的台湾地震令近在咫尺的厦门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假如灾害来临,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这个话题成了市民关注的话题。
为此,本报进行了这期有关防灾知识普及情况的公众调查。

  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街头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其中已参加工作的市民和在校大中小学生各占一半,受访人群的年龄从9岁至72岁不等。调查的区域覆盖厦门大学、文灶文屏一带、莲花吕岭路一带和火车站、湖里康乐一带等10余个社区。

  本次特邀点评专家:

  市地震局局长叶振民

  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

  台湾地震厦门有感时七成五市民反应冷静

  1.这次震感强烈时,您精神处于什么状态?
>>点评

  叶振民:这一结果与我市市民的平均文化程度较高是相关的,也与灾害社会学历来研究成果一致:“智者自静”。

  典型逃生行为回放:

  “老婆,别抖腿,椅子晃得厉害还怎么看电视!”王先生看着坐在身边的太太,脸上有些愠怒。“我没抖,我都忍你很久了,一直没揭穿你罢了!”王太太也毫不示弱地还击。两个人都没抖腿,椅子却还是莫名其妙地在摇晃。王先生赶忙抬头看了看天花板,灯上的吊坠也晃得厉害。“地震!”王先生夫妻俩这才反应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夫妻俩拉开了房门,楼梯上都是邻居们向着楼下跑的身影。两人不敢怠慢,也不管家里的灯和电视还开着,马上随着人潮从五楼跑了下去。王太太好心,边跑还边喊着:“地震啦!大家赶紧跑!”才到三楼,就看见一名老者抱着床被子从屋里跑出,步履稍显蹒跚。

  好不容易跑到楼下的广场上,那里早已是人头攒动,不胜拥挤。附近几座楼里的居民都聚到这个广场上来了。天寒地冻,冷飕飕的风又一个劲地往脖子里灌,“冻坏了没关系,进去了再给震一下,那可就性命难保了。”只穿了睡衣就逃下楼来的王先生夫妇俩,硬是在广场上挨了一个多小时的冻。

  >>点评

  叶振民:这个案例中的市民在避震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误区,第一个误区是不管家里灯和电视还开着就跟着人家跑下楼避震。正确做法是:地震时及时关闭电源、燃气管道。

  第二个误区:边跑还边喊:“地震啦,大家赶紧跑!”灾害来临时最忌有人慌不择路,还乱喊乱叫。社会心理学指出,在这种关头,人群常出现盲从倾向,容易形成错误的群体行为。

  震感发生时,市民最需要通讯通畅

  2. 在此次震感发生时,您觉得您最需要的是什么?(可多选)
  解读:通讯与信息流动的通畅,是市民们在地震发生时最需要的。“打得通电话,才能报平安;看得到最新消息,才敢回家去。”一位市民如是说。

  叶振民:灾情的通告,是民众的“知情权”,今后应更重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调查

  防震知识,您知道多少?

  电视成市民获取地震信息的首选渠道

  1. 地震后您会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最快的相关信息?(可多选)
>>点评

  叶振民:此次地震,我市电视台虽有流动文字,但不醒目,且间隔太长,有银行陈行长建议应如台风来临时的整屏多次小间隔反复播出,效果会更好。

  过半市民不知自己社区的防灾疏散点

  2. 在这次地震发生时,你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疏散点和逃生路线吗?
  解读: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六成五的市民并不知道逃生路线该怎么走,政府设定的疏散点又是在什么地方。就算在三成五自称“知道”的市民里,也有不少是将疏散点简单地认为自家住宅附近的空地,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点评

  叶振民:这一结果令我们感到担忧,感到责任重大。今后应加大社区宣传工作的力度。

  链接

  各个片区都有规划好的指定疏散点

  林树枝:市建设与管理局组织编制的《厦门市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日前已通过政府批准,不久将作为我市地震教育和地震应急的重要指导材料。在这份规划中,详细地列出了各个片区的疏散点。这些疏散点都是在精心换算每个片区人口和片区空地容量后规划出来的。每个片区的逃生路线和疏散点都有科学的规划,能保证足够的逃生市民容量和应急时期各种功能单位的进驻。

  针对旧城附近的避震疏散场地不足的现状,规划在文安街道建设2至3处防灾据点,鹭江街道、厦禾街道各建1处防灾据点。鸿山公园、中山公园、金榜公园、白鹭洲公园、南湖公园、莲花公园、松柏公园、湖里公园、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绿地、日东公园、敬贤公园、儿童乐园运动场等,规划在近期内建成防灾公园。大于1万平方米的公园建议按防灾公园建设。规划在墩上、高殿、蔡塘、鼓浪屿、黄厝等处规划建设防灾公园。

  针对记者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政府指定疏散地,林副局长坦言“以后肯定需要加大宣传。”

  六成市民从未参加过防灾应急培训

  3. 您平时有见到或直接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吗?
  解读: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在六成多的市民生活中仍没有出现,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那些“见过”、“有参与”的近四成市民,很多所看所参加的都是防火演练,与真正突发事件应急培训的内容相比,还是有太大的局限性。

  >>点评

  叶振民:调查结果对职能部门今后的宣传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厦门是设防城市吗?叶局长的说:厦门是有设防的,历年来我市的投入是其他城市所不及的。在灾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建有国内首个市级地震数字化台网,有东南沿海密度最高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及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编制有城市应急预案。众所周知,张市长亲自给我市灾害应急救援中心授旗,这是国内首个城市救援中心,我们组织过国内闻名的“11·8”地震灾害演练,及各种规模的社区志愿者演练,包括每年“5·10”的演练。

  支招
专家点评

  碰到地震,您会怎么办?

  1. 如果真的有强烈地震发生,您会采用什么逃生措施?(可多选)

  就赶快跑出屋外 70

  就迅速远离墙和窗,躲卫生间或床底 88

  摇得厉害就直接跳楼 7

  在街上,就赶紧跑到空地 116

  在公共场所,赶快就地躲避,听从指挥 68

  解读:“如果在房子里,就赶快跑出屋外”——这个选项是错误的。但仍有许多市民选择了此项,并且深信不疑,“如果不跑,那肯定得被压死!”事实上,人的双脚再快,也快不过地震到来的速度。逃生的误区,仍旧大面积地在市民中存在。

  >>逃生指南:

  叶振民:地震时跑出屋和跳楼是不可取的。因为真正的大地震发生时,留给人们的反应时间往往很短,如果盲目往外跑,很可能会被震塌的建筑物压伤甚至压死。所以就近避震就显得很重要,等到房屋摇晃停止后,再决定是否往外跑。此外往外跑时不要乘坐电梯,要沿着楼梯往下跑。由调查结果看出,采取不当避震行为的市民比例相当高,说明灾害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空间和任务还很大。

  >>点评

  林树枝:如果在房子里遇到地震先别逃,而是应该躲到卫生间或者遮挡物底下。

  厦门市区的房子抗震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世纪80年代前建的,一种是上世纪80年代后建的。1978年国家在参考唐山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的经验之后推出城市抗震规范,要求新建的所有房子必须达到一定的抗震设防能力。也就是说,厦门现在的大部分房子都是1980年后修建的,所以是有抗震能力的。而1980年前修建的房子,大部分在改造过程中拆迁了,政府也组织对一些没有拆迁的房子进行防震改造,所以总体可以说,市区大部分房子是达标的,一般抗震设防能力都在七度以上(相当于可防5.5级地震),也就是说,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逃生指南:

  林树枝同时也是国家抗震设防专家委员会委员,根据他的研究,“经验表明地震中的伤亡许多是在逃离时发生意外的”。他告诉记者,对厦门来说,市民一定要学会基本的逃难要点,“第一次地震不要跑,我们市区的房子经得住。等第一次地震结束后,则需要赶快从房子内撤离,因为房子经历一次破坏,结构已经不稳定,为了预防还有余震,则马上要撤离到指定的疏散点。”

  2. 在逃生过程中,您会随身带什么东西?(可多选)
解读:

  在逃生时,您会带什么?绝大多数市民选择了通讯工具,他们认为“不管是获得信息,还是联系别人,都是逃生以后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而这个步骤的前提是手中要有通讯工具。”

  >>逃生指南:

  叶振民:选择通讯工具不失为良策,但如带上一瓶矿泉水,一把手电筒或收音机不仅受困时可解饥还可照明,了解外界讯息甚至当救生的声响源。

  3. 您觉得自己的防震逃生知识如何?
4. 您获得地震逃生知识的渠道是什么?

  解读: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是许多市民获取地震逃生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网络、社区和书本这些途径仅仅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媒体的宣传并不是长年累月地持续的,因此市民获得的逃生知识极为有限,且都是一些小的片段,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十分模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市民觉得自己“知道一点地震逃生知识,但觉得关键时候不管用”。

  >>点评

  叶振民:调查结果使灾害职能部门和社区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灾害职能部门和社区工作者应多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同时应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和丰富宣传形式。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陈心晖蔡崇达 邵凌丰 实习生 黄志强 王 芳

  快评

  台湾南部海域地震留给我们的思考

  地震,一个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的灾难,在9天前的台湾地震中,那强烈震感却与我们不期而遇了,还好,我们只是被台湾地震轻轻撞了一下腰,没有造成任何破坏,人们虚惊了一场。

  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发生时间、形态和后果往往无规则,事先难以准确预测,或者只有短时预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而且其后可能涉及的影响是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的。事态的进程使即时决策就能成为一个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变量,不同的博弈决策结构、过程和路径可能导致差别极大的结局。在去年12月26日晚的强烈震感过程中,许多市民跑出屋外避险,由于不能确定危险是否消除,市民们仍处于恐慌之中,此时,如果有人出来疏导或是说明情况,告知地震最新信息,无疑会让市民们吃下定心丸。

  当然,任何应急救援系统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为救援是事后的补救,提前预防才是应急防灾的根本。而在预防中最主要的欠缺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问题,老百姓应急知识的普及程度将极大地决定着受灾损失程度。如果懂得防震知识,也许,地震留给我们的痛苦还能小一些,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失去生命。

  记得,2003年伊朗巴姆发生了6.8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而同年日本北海道发生了更高级别的8级地震,却无一人死亡,只有500人受伤。鲜明对比的背后是日本将防灾知识真正普及到国民中去,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5年发表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日本5.4万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已对学生进行过如何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危机的教育,有67%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过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训练。

  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我市相关部门均制定了许多防灾应急预案,有一套完整的救助措施,但是市民们却知之甚少,许多市民连居家附近政府设定的疏散避难点都不知,更别提要如何疏散。因此,我们以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应该是如何加大宣传力度,将这些防灾避难的场所及避难过程中市民们应知应会的知识告诉市民。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普及地震及防震知识,让广大市民不仅知道地震的危害,更知道地震时的震兆,知道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如何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就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对生命的危害,减少伤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感谢这次没有造成伤害的震感,是它敲响了我们前行路上的警钟。龙劼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叶振民 | 林树枝 | 防灾 | 知识 | 地震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