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11岁时,她下肢瘫痪,后来自学完高中课程;22岁,通过英语本科17门课程自学考试;23岁,考上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26岁,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任教;前不久,她又荣获中国青年最高荣誉之一——“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坐在轮椅上,一路走来,侯晶晶似乎行走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
| |
有一天,我的双腿突然一阵剧痛,然后就站不起来了。父母背着我来到南京一家大医院治疗,专家说,我的病叫脊髓血管畸形,再次站立的希望十分渺茫。
这个消息让我和家人都惊呆了。回到家里,我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不能翻身,也不能坐起。看到父母熬白了头发,奶奶累弯了腰,我的内心非常痛苦,也曾想到过轻生。这时,父母给我买了一些描写英雄人物事迹的书,如《红岩》和《小英雄雨来》,英雄人物的不屈斗志成为激励我前进的动力。成长的道路是多样的,我决定不再被动等待治愈后返校读书,痛下决心开始自学。那一年,我13岁。我强烈地渴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变命运,绝不能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拖累。“退缩了,人的精神生命就会停止生长”
自学之初,身体上和学习上的困难简直难以想象。坐在沙发上看书,时间一长腰就疼痛难忍;为了不让下肢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我用凳子将双腿架平;由于下肢感觉差,冬天晚上我看书时,经常被暖脚的热水袋烫伤,有一次还引起了腿部剧烈痉挛……不过,最让我寝食难安的,还是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
所有的困难,我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告诉自己,困难是人成长的关节点,闯过去,就可能别开洞天;退缩了,人的精神生命就会停止生长。
1993年我自学完中学各科课程。有人和我父亲说,让我学点手艺,以后有个可以糊口的技能,可我却有更高的目标。我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
记得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为了防止考试时要上厕所,我开始禁水,并控制饮食。不过那个晚上我还是一宿没睡着,害怕考试时会出状况,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各种忧虑轮番困扰着我。第二天一早,我就来到考场,但是直到开考前最后一刻,我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让父亲把我抱进考场。考试结束后,我在校园的雷锋像前拍了几张照片。这次考试,是我病后多年来第一次出门。不过,我以12分的优势获得了全市第一的成绩。这时,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要不惧困难,学习更多的知识,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1997年4月,我通过了英语本科17门课程的自学考试,而且每门功课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不久,我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2001年6月,我获得硕士学位。同年,我又被南师大教科院录取为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年5月,我获得博士学位;9月,我在南师大教科院开始了教师生涯。“我自己能做”从小我就是个很要强的人。腿不能动时,我要去取一样东西时,就用两个小板凳交替着一点点挪过去,而母亲就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我。“晶晶,为什么不让妈妈帮你去拿或者抱着你呀?”小伙伴都好奇地问我。我就告诉他们:因为我自己能做。
进入学校后,学校的领导、同学都给了我很多帮助,不管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上。我觉得我更应该自尊自强。比如,在外面上厕所对我来说是个难题,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每次上课我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倘若实在需要“方便”,我会在轮椅上放个大书包,里面放着尿盆和大围裙。“一个人能被社会需要,是件幸福的事”
我觉得,一个人能被社会需要,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是件幸福的事。我也一直在思索,社会给予了我太多帮助,我该如何回报社会。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来到了省少管所,面对少年犯们渴求的眼神,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要战胜小我,力争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从此,每年我都会去少管所,去南京监狱和无锡监狱,开展特殊教育活动。
令我开心的是,我的努力有了效果。无锡一名重刑犯在交流会上说,4年前通过与我的谈话,他彻底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强者”和“弱者”,他从此下决心重新做人。4年来由于表现突出,他被减刑3年半。 南京日报记者 王茸 朱晓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