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亡,他与体弱多病的外公相依为命;小小年纪,他用稚嫩的双手撑起一个家———
张平本报记者陈宇文/图栽秧种地,他早已是“能手”;挖地薅草,不需要别人教他。在这个由祖孙二人组成的家庭里,年仅14岁的欧余春是唯一的“主要劳动力”。
由于父母双亡,他与体弱多病的外公相依为命,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他,就是宣汉县樊哙中学八年级一班学生欧余春,家住樊哙镇高台村九社。
欧余春的遭遇,感动了许多热心肠的好心人。
花季少年不幸成孤儿1998年,欧余春的母亲因为家庭琐事和丈夫争执了几句,性格内向的她竟然喝下“毒鼠强”,撒手西去。2002年初夏,欧余春的父亲在给秧苗撒农药时,过度劳累不幸中毒,经抢救无效身亡。从此,家中就只剩下欧余春和他的外公邓明川相依为命。
2003年,年过六旬的外公一场重病后,家里不但欠下一笔不小的债务,更可怕的是外公从此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为了治病和还债,家里稍微值钱的东西都被变卖一空。
屋漏偏遇连夜雨。2004年,宣汉发生“7.8”特大洪灾,祖孙俩用来遮风避雨的唯一一间屋子被洪水冲垮。欧余春跑到村上和镇上反应情况后,政府及时补助了600块钱,在邻居的帮助下修复了一间房子,祖孙二人这才有了安身之所。
稚嫩双手撑起一个家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欧余春学会了照顾外公和自己。
欧余春是家里唯一的“主要劳动力”,耕田打谷这些重活干不了,他就去求邻居帮忙,然后以帮对方放牛割草作为回报。地里没有活的时候,他还得跑到山上去拣野桐子、采贝母,在田边地角挖折儿根、半夏,然后到镇上去卖点钱给外公买肉改善生活。放假了,他还得到处拣垃圾,换点钱补贴家用。
在学校,欧余春从不乱花一分钱。他早晚只吃五毛钱的馒头,中午吃一块五的小菜饭,在学校几乎没有吃过一次肉。学校十天放一次假,他把自己这十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5元之内。
前年暑假的一天,听说贵州一个药厂在免费发放治疗风湿病的药,想到外公经常因风湿病痛得不断呻吟,欧余春一大早就去排队。等他拿到药时,已经是中午。此时,天上突然下起大雨,洪水陡涨,回家途中过河时,他竟被洪水冲走了近十米……幸亏有一棵大树横在河中,欧余春才捡回一条命。
自强不息引来爱心如潮虽然家境贫寒,但是欧余春却不贪图不义之财。去年3月的一个周末,他在毛家坝拣垃圾时,在公路边拾到一个包,打开一看,里面竟有一部手机和许多票据,还有200多元钱。当他把拾到的包如数交还给失主时,失主感动之余要把包里的钱送给他,但他拒绝了。
在班上,他是生活委员,如果有同学耽误了清洁扫除,他二话不说就会帮忙打扫。他还是篮球队成员,不在场上的时候,队友的衣服总是他抱着,需要服务的时候,跑得最快的总是他。去年上半年,学校团委为一个重病的学生捐款,他也捐了卖垃圾所得的一块钱。他的同学闫登旭说:“欧余春在班上是最穷的,但他也是最受大家欢迎和尊敬的人。”
学习上,他不甘落后。有不懂的地方,他一定要去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没有钱买更多的资料,他就借来别人的,一笔一画抄写下来。“虽然家庭贫寒,但欧余春却十分坚强。”班主任杨后春说。
他就读的樊哙小学和樊哙中学,为他减免了所有学杂费用;进入樊哙中学后,学校还为他每月补助40元生活费,并在学校的“爱心”基金中,拿出500元给欧余春。樊哙镇政府把他们祖孙两人分别纳入了“五保老人”和“孤儿”名单,每人每季度可享受300元的救济,这可是他家目前最大的一笔收入,是他们的救命钱。
向他伸出援手的,还有社会各界人士。不久前,他们纷纷给欧余春和他外公送来了慰问金、越冬的棉被、衣物。对此,欧余春感激不尽,“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教师,来回报所有的好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