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苾罡 摄
热线见习记者 孙磊
元旦假期,南京的陈女士打进热线:“杭州有个水平很高的诗人,你们知道吗?我在网上查到杭州日报的这个电话,想请你们报道一下。他腿脚有残疾,还有严重的心脏病,一直戴着心脏起搏器,病退在家但才华横溢。我是他南京的网友,在一个诗歌论坛里认识的。”
当天下午3点,我们根据南京陈女士的口述,在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的古北小区20幢,找到了沈锡明,他正上网。
沈先生41岁,笔名冰枝,14岁因病辍学,1990年通过自学完成了中文本科课程,10年来在家中写了3000多首格律诗词。
“我们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瞒着他凑了近4000元钱给他出了本诗集《冰枝集》,精选了他早期的40首作品。他经济很拮据,每个月只有400多元补贴,父母年纪也大了,我们希望通过杭州日报呼吁一下,把他剩余的诗出书发表,这算是一群爱诗人的新年愿望吧。”陈女士说。
“写诗是我面对世界的方式”
“谢谢朋友们为我奔波。”沈锡明很谦虚,但低调之下,自有一番傲骨:“我知道自己的斤两,从没想过要出书,也没想通过诗歌被肯定被认同。这只是自娱自乐而已。”
他留着短发,神情腼腆,说话简略,衬衫领子下是一条丝质围巾,打成领带的样式。笔名“冰枝”来自两句咏梅诗:“独抱冰心出丑枝,花容少年点胭脂。”
沈锡明在家中排行老四,父母都七八十岁了。父亲拿出几个红本本如数家珍:“呶,这是他这几年参加外省比赛得的证书,好多笔会邀请他去,因为腿不好,都没去成。”母亲说,儿子从小体质弱,常常因为胸闷吃不下饭,“有网友汇款过来,他一声不响把钱都退回去了”。
沈锡明表情很淡,“我不需要也不接受这样的帮助”。
6年前他买了电脑,在网络上以诗会友,结识了天南地北一大帮同道之人。
“难道你们不觉得,我的日子很奢侈吗?写诗,下棋,这就是我的生活,很多人无法拥有和享受”。
记者手记:
摄影记者李苾罡很有心,他听老人说,这40年来,儿子除了拍证件照片,没有留过影。就给沈锡明和父母照了合影。递过名片,诗人对李苾罡的名字产生了好奇:“苾是一种植物的气味,罡是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这样组合呢?”
李苾罡笑了:“你猜猜看,说不定又猜出一首诗。”
回报社后,我加入老沈他们的QQ群,诗人一改现实中的低调讷言,十分风趣幽默。看得出,他正视现实,活得相当自在,是一个内心世界相当饱满的人。
在此摘抄了老沈的一首近作,以飨读者:
专号车轻衣着鲜,一声喝断彩霓天。登楼有酒皆佳客,阻我当途饱老拳。物事无非几千万,公司暂息两三年。时来依旧东风好,大会堂前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