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言,多种口味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5 9:42:12 · 来源: 新京报
从英美两国权威媒体好书年选看2006年英语书业
《纽约时报》的眼光:瞄准现实
《纽约时报》从初选的年度一百佳新书中精选出10本最出色的作品,分成小说类与非虚构作品类并列推出。
5本小说作品之中,全年高踞《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多部通俗文学作品全部落马。按照音序排列在小说类首位的作品,是俄裔文学新秀盖利·施滕加特的长篇小说《荒诞斯坦》,描写一名留美的俄罗斯男海归的人生困境,作品主题又是全球化趋势中的个人命运,与去年获英国布克小说大奖的《继承失落》异曲同工。
《纽约时报》十佳图书中的其他4本小说情趣各异。女作家埃密·哈贝尔的《短篇小说集》当选,显示出美国文学传统中一贯对于短篇小说的钟爱,美国读者似乎找到了已故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卡佛的合法继承人。卡莱尔·米萨德的长篇小说《皇帝的孩子》描写9·11事件爆发前后纽约曼哈顿区三名时尚青年的悲欢离合,具有严酷的政治内涵。老作家理查德·福特的《大地》写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属于最能打动美国普通读者的写实类作品。好像是为了彰显美国当代文学中永不枯竭的创新能力,《纽约时报》还选了青年女作家玛丽莎·派瑟尔的处女作《苦难物理学中的特殊题目》,这是一部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纳博科夫风格的诡异之作,以神秘手法描写一桩女教师谋杀案。
2006年是美军身陷伊拉克战争困境的一年,著名记者撰写的揭露战争真相、反映政府决策内幕的新书最受读者重视。《纽约时报》选择的5本非虚构作品也难完全避免相似题材。但是,《时报》尽量规避时事性与政治化特别突出的作品,于此类书作中只留下一本挖掘基地组织内幕情况的《隐现的塔》,作者是劳伦斯·莱特。西方评论界一贯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认为作品的永恒性存在于作品表达的个人体验,《时报》的编辑似乎遵循了这一信条:罗里·斯图尔特的《中间地带》描写作者徒步穿越阿富汗战火的亲身感受;丹妮拉·特鲁索妮的《身陷地底》讲述其父在越南战争中受到的内心创伤。《五月花》揭露美国移民先辈们对本土印第安人悍然动武的历史罪证,是以古喻今的杰作。
《杂食动物的两难处境》讲饮食文化,总算避开了战争。
《泰晤士报》的趣味:关怀人文
英国最权威的《泰晤士报》,把评选出的年度十佳图书中的小说与非虚构作品混杂交错,并且排列名次。名列榜首的是在二战中遇害的旅法俄裔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遗作《法兰西组曲》,书中描写二战惨景。2006年此书的中文与英文译本在中、美、英三国同步发行,特别是在英国受到了读者与评论家的无限推崇。这表现了英国人对欧洲文学与历史的特殊关怀。
英国女作家莎拉·沃特斯的小说《夜巡》位列年度十佳的第三位,这部作品描写二战中在伦敦发生的故事,曾是2006年度布克奖的热门,却与奖章失之交臂,《泰晤士报》为作者报仇了。《皇帝的孩子》是唯一同时入选两报十佳图书的作品,可见美国文学与9·11事件对英国影响之深。
位于《泰晤士报》十佳第五名的是英国新锐作家大卫·米切尔的《绿野黑天鹅》,一部描写英国中部一名13岁男孩成长过程的实验性文学作品,也是去年布克奖的提名作品。
从总体上看,《纽约时报》评出的小说视野更开阔、现实感更强烈,《泰晤士报》选中的小说比较内向、自省、充满历史感,更看重作品本身的文学性。
这似乎反映了美、英两国部分评论家与读者群各自的偏爱。
《泰晤士报》选出的非虚构作品也显示出浓郁的地域性,有一本宣扬英国文化的作品书名就叫《特别是英国》。
《金融时报》与《经济学人》:选择影响力
重点报道世界经济信息的英国《金融时报》具有一种全球化的视野,该报每年评出的最佳商业类图书影响很大。2005年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杰作《地球是平的》欣然折桂,去年《金融时报》把此奖授予了该报驻北京分社负责人詹姆斯·金奇,表彰他写的新书《中国震撼世界》。
《中国震撼世界》得奖,当然与中国经济崛起引起全球瞩目具有直接关系,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近两年来,英美出版界早已推出《中国公司》、《十亿消费者》等重要作品,探讨中国的崛起对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国震撼世界》一书的作者更加大胆地提出了中国之崛起与西方社会的繁荣息息相关这一论断,此书的获奖并未引起争议。
与《金融时报》相比,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世界政治经济界的影响可能更加深入、细致。作为一本具有高度学术性的政治经济类刊物,《经济学人》选出的年度新书虽然不都像《金融时报》的得奖者那样声名显赫,却显示出英国学者缜密、严谨的思维方式。
每一位希望真实了解2006年世界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领域研究情况的读者,都应该细读《经济学人》开出的这份精选的书单,历史类书目中包括《西班牙内战》、《赫鲁晓夫的冷战》,政治类包括《神圣的原因》、《只争朝夕:当尼克松见到毛泽东》,经济类包括《沃尔玛效应》、《生意怪才》,科技类包括《盖娅的复仇》、《物理学的问题》,小说类包括《法兰西组曲》、《皇帝的孩子》,文化类包括《论歌剧》、《黄房子:梵高、高更与他们在阿尔度过的九个狂暴的星期》等等。
啸慷
重点提名
《绿野黑天鹅》(BlackSwanGreen)
作者:大卫·米切尔(DavidMitchel)
曾经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大卫·米切尔是近年来在英国迅速蹿升的一位新锐作家,年龄不大,其作品深受新一代文学爱好者的喜爱。《绿野黑天鹅》使他第三次获得英国权威文学奖布克奖的提名,而且2005年的《云图》(CloudAtlas)和去年的《绿野黑天鹅》都被看作是获奖大热门。《绿野黑天鹅》讲述上世纪80年代初英国小村庄里一个13岁男孩在13个月里发生的事,男孩听到召唤,独自走进黑天鹅村边的绿野,奇遇不断。
《皇帝的孩子》(THEEMPERORS CHILDREN)
作者:卡莱尔·米萨德(ClaireMessud)
在英美两国都受到评论界好评的一部小说。故事的背景是纽约,三位毕业于著名学府的大学生,年近三十,以为自己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把自己当作文化精英,毕业之后从事传媒、文化批评、纪录片制作,在事业上都不够顺利。这是一部相当睿智、观察敏锐的世态喜剧,反映了9·11之后美国知识界的一种反省。作者对文化圈的嘲讽既不留情面,又心怀怜悯。主人公以为凭着他们的精英意识可以撼动世界,其实皇帝和他的孩子们身上根本没穿衣服。
《中间地带》(ThePlacesin Between)
作者:罗里·斯图尔特(RoryStewart)
近年来,关于9·11和反恐战争的图书是美国纪实类图书的出版热点,在众多着眼于高层和政治层面的作品中,《中间地带》独树一帜。作者斯图尔特在2002年1月塔利班政权垮台之后不久,在寒冷的冬天中徒步穿越了阿富汗。该书是游记中的杰作,以富有同情心的笔调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而这个阿富汗永远不会登上报纸的头条。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