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军博士
每一个创业者都渴望成功,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一定会留下一条清晰的足迹。本文以自述的形式,通过王立军博士的创业实例,向读者展示其回国发展的初衷、途径和办法,希望能对回国创业者有所帮助。
——编者
人物简介:王立军,北京中宽网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技术官。1998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被美国西北大学邀请担任博士后访问学者。2001年加入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康宁公司,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职位,因成功研制了该公司第一个40Gb/s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纤通信系统和测试平台,荣获该公司2001年度杰出贡献奖。
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的5年中,获多项发明专利,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其撰写的科研论文30多篇。
回国缘起
我在美国康宁公司一开始就任高级科学家,拿很高的年薪,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相当优越了。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回国,有几方面的原因。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后,世界电信领域的多家大公司都将其研发机构转向中国,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有很多发展机会。我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家,当然更想抓住这个机会。另一方面,我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是商业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人不是做研究的,而是企业家、创业者。拿着一个好东西去赚钱,做很大一个企业,这种思维改变了我以前只想做科学家的想法。还有一点就是我在美国这几年,从方方面面的背景、工作经验到知识积累,使我有了能做成一番事业的自信。
落脚北京
2002年我回国探亲,参观了北京中关村的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器,亲身感受到这里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确实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遂有了到这里创建公司的打算。
2003年初,我带着多年研发的技术回到了国内,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在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和北京邮电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创立了自己的高科技公司。企业注册时,中关村有专人帮助办理工商、税务、营业执照等手续,之后给我提供了10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减免了一部分房租,同时还提供了1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的无偿资助。
随后,我招聘了一些研究生做研发,同时跟我的导师北京邮电大学林校长合作,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套自有知识产权的商用软交换网络通信平台。这项技术的作用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电话、发传真等,只要用户有宽带连接,就能使用我们提供的设备,通过网络拨通全球中的任何一部电话,费用仅是普通电话的几分之一。除此以外,它还能提供传统电话没法提供的可视电话、语音信箱、号码移动和点击呼叫等业务。
企业运作
我们研发出来的技术不打算卖给别人,而是要发展客户,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蛋糕。因此我们一边做研发,一边找市场。
融资渠道
公司的起步资金是我自己投的,这些钱只够给公司做一个雏形出来。要发展,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支持。于是我开始找风险投资。当时美国的一家投资公司非常看好我的项目,故成了我现在的合作伙伴。该公司投了100万美元,他们的商业背景正好有利于拓展市场,这样公司发展就驶入了快车道。我们公司更名为“中宽网信”,2004年搬到东二环的富华大厦,开始大量招聘人员,推行商业服务。从2005年开始,业务出现爆发性增长,客户增加到近10万个,每月有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最近,我们又完成了第二次融资,金额是1000万美元。
规避风险
回国创业一开始面临的最大困惑是我们国家的电信业务是专营的,私营公司如何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后来,我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网络经营商接洽,他们有合法身份,但没有这项技术,最终与之达成合作协议,这样就规避了政策风险。
夫人作后盾
因为刚开始创业不赚钱,还要把自己的积蓄投进去,风险较大,所以我夫人还没回国,她必须留下暂做我的后方“基地”。我夫人和我是同一个专业的,在美国做的也很好,她打算明后年回国发展。
回国创业建议
一、从市场的角度、客户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和选择做什么。
二、科学家做市场有很大难度,在这方面需要寻求成功的商业人士和业界人士做合作伙伴。
三、与人打交道要注重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技巧,也是做技术的人最欠缺的一个方面,应努力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