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公民感受到“家的温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6 0:21:25 ·来源:新京报
公安部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再次扩大免填边防检查入境登记卡人员范围至包含内地居民、台湾居民及华侨在内的所有中国公民。
| |
在新年来临之际,听到这样的消息,的确让人感受到一丝暖意。可以想象,不管是从境外哪个地区归来,任何一个中国公民,只要手持中国护照,就可自豪而无任何障碍地踏上祖国的领土,那种由归属感所带来的自豪感必定油然而生。毕竟,归家的时候,谁不希望是温暖而甜蜜的呢?
从国际法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角度看,一个人有着中国护照,就意味着他具备中国公民身份,应当受到国家和政府的认可、尊重和保护。为每一个在地球村生活的公民随时提供温暖的回家通途,是政府应当承担的义务。因此,公安部将免填入境登记卡的人员范围扩大至所有中国公民,实质上也是国际法和宪法精神的具体落实。
仔细想来,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手里拿着中国护照,进入中国领土,就相当于回家。如果一个人回家了也必须进行登记,这在情感上也比较令人难以接受。而现在对本国公民实行入境免登记,就是打破了这道不近情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让每一个公民享受顺利回家的温暖。
事实上,从国家和公民关系这个层面来考察,我们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一个法治国家,以宪法所约定的制度框架和权利义务范围为基础,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平等地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对待,在这个国度内生存、生活和发展。但毋庸讳言,很多时候我们还体会不到“回家的温暖”。
以目前广被公众诟病的暂住证为例,不管一个人在某个城市生活多久,甚至在那里有了自己的事业、房屋和子孙,只要这个人还没有取得该市的正式户籍,就必须办理暂住证。于是在中国很多城市,就有了这种莫名其妙的现象———人们只能“暂住”在自己所有的房屋里,即便这个人纳税再多,为当地做的社会贡献再大,也永远只能暂住,并同时遭遇由“暂住”所带来的种种歧视和不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暂住证是剥夺广大公民在自己的祖国享受国家温暖的典型做法。
其实,中国公民在自己的祖国不能享受温暖反倒遭遇不快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由城乡二元化分割结构带来的选举权和社会福利权不平等;地区差异引发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事务权利不平等;社会保险难以随人的流动而自由流动等等。所有这些,都让人们感到不便和无奈。因此,人们无时不在呼唤国家能够进一步改革,让每一个公民真正感受到认可、尊重,能够把祖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当作自己的家。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平等意识和民主理念的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的日子,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比如最近,铁道部为了方便返程的学生和农民工顺利地买到火车票,今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将试行办理学生返程票,北京、天津等10个城市700多所普通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生都可以购买返程火车票。这样的事看起来虽小,却给人以家的温暖,一种由政府强化服务理念所带来的家的温暖。
我们相信,如果这样的服务细节越做越多、越做越好,每一个公民都将每时每刻体会到家的温暖。
见昨日本报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