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理发师一路走来理了300多次发
通讯员 林小勇 本报驻温州记者 胡轶笛
经历251天、1万多公里的艰苦跋涉后,昨天,在崔永元的带领下,“我的长征”带着他的“长征”队伍,终于到达当年红军长征的会师地甘肃会宁,这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了两个多月。
| |
这支小分队伍中惟一的浙江人、来自泰顺的理发师陈宗富,从最初的替补队员,到最后的正式队员,被大伙称为“新长征路上的理发师”(本报曾以《〈我的长征〉理发师“长征头”感动崔永元》为题,于去年7月16日刊发报道),也带着他的理发工具,随队伍一起聚集到了会师塔下。昨天晚上9时左右,记者联系上了已在宾馆休息的陈宗富。
一路上理了近300个头
陈宗富曾是崔永元眼中的“问题人物”。队伍到达湘江时,他跟两个队友激动地跳进江水,差点被淹,因此被黄牌警告一次。按规则,如果哪个队员得到黄牌警告两次,就必须退出队伍。
从踏上征程的那时起,陈宗富就发挥他的特长,想着要为沿路的老红军都理一下发,表达一份自己的心意。没想到,所有老红军听说节目组要来,“都打扮得光鲜靓丽”,根本不给他机会。不过,他的手艺还是派上了用场:行军100多天,几乎每个队友的头发都被他“动过手脚”。“这一路上,差不多每天都会理一两个头,一路下来,将近理了300多次发。”陈宗富告诉记者。
爬笔架山时,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马存景大姐摔伤了腰。此后陈宗富一路照料着她,因此获得嘉奖一次,抵消了他的黄牌警告。
冲刺的脚步沉稳而有力
昨天清晨6时半,“我的长征”队伍从距离会宁26公里的中川乡出发,开始了向会宁的冲刺。
也许是经过了250天的艰苦历练,一路上,大家显得并不是特别激动,队伍沉默而有力地向着目的地前进。在大家都没有注意时,约在离会宁13公里处左右,崔永元默默地加入到了队伍中,和大家一起冲刺;之前因为伤病被迫退出的马存景和刘少东,也在这里加入队伍。从瑞金出发的这支26人队伍,最后又以满员姿态,走完最后征程。
中午12时半左右,“我的长征”队伍终于到达会宁,在作为标志点的一条红线上,所有队员手挽着手,一起迈过。会宁的老乡鸣起了鞭炮,敲起了锣鼓,横幅上写着“欢迎你们回来”。“我们要用当年迎接红军的方式迎接你们。”会宁的老乡说。
“我们互相拥抱了一下,但每个人都很平静,只是脸上带着微笑。”陈宗富说,“惟一的心情就是,我终于走到了。”
听说他顺利妻子很骄傲
一向不爱说话的陈宗富,刚从庆祝胜利会师的喧闹中脱身,马上就给妻子毛妙清打电话。
“我听到那边到处是鞭炮声、锣鼓声,宗富告诉我,这是会宁的老乡给他们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一直在余姚照顾美发店的毛妙清告诉记者。“他们明天从会宁乘火车去北京。为了庆祝他成功完成这次长征,我和儿子,还有宗富的父母,会在明天11点坐飞机去北京,1月7日,一家人就能团圆了。”
“其实,一开始宗富说要去参加这个活动,我心里挺不愿意的,也不理解什么意义。毕竟,我们还有自己的事要做。”毛妙清说,“分隔8个多月,我们常会用手机短信联系,我想既然他选择参加长征,就应该让他安心。看到他现在顺利到达终点,而且还很健康,我觉得特别骄傲。”
泰顺大山里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但是,从昨天一早,陈宗富老家泰顺凤洋乡李洋村的乡亲们,得知中央电视台将随时播出《我的长征》会师冲刺的动态,早早地聚集在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想知道宗富的近况。
“宗富变黑了,也瘦了,但还是那么精神。”乡亲们心疼地看着电视说。对于乡亲们来说,宗富就是“我的长征”队伍里最值得关注的人,每当播放到有宗富的镜头,乡亲们就格外兴奋,村里能出这样一位青年,是大家的自豪。从宗富踏上征程的那天起,乡亲们就一直挂念着他。
“宗富说,等活动结束后,他会带妻子和儿子回老家看看。”从小跟陈宗富一起长大的好友、被宗富唤作“哥哥”的同村青年阿勇说。“我说,到时,大家要给你胸前别朵大红花!”(061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