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海南日报

孙立平 一个学者的良心

  2006年12月,《南风窗》评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孙立平高票当选。目前,孙立平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转型社会学。他曾多次来海南调研,对海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倡导以文明生态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高度关注,并给以充分肯定。

  初识孙立平是在2004年春夏之交,北京八里庄,鲁迅文学院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请来了孙立平教授,让这位清华大学博导、著名社会学家畅谈他的研究成果。他首先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全球罕见,但真正受益的只是少数“体制内”成员和社会精英,而占人口70%以上的普通大众却没有明显尝到经济发展的甜头,没有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这是为什么?他自问自答道,长期以来,国民收入增长滞后于GDP的增长,特别是劳动报酬在GDP和利益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因此才出现了“繁荣而不富裕”的局面。孙立平的半天讲座,不是高谈阔论而是慢条斯理,却令在场的几十位作家大为惊叹,这位看上去谦逊平和、十分低调的学者,立论如此尖锐,听者无不面面相觑,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第二次面对面听孙立平谈论社会学,是不久前在三亚,海南省青年作家读书班请他专程前来授课。此时他对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已有进一步的评析,其尖锐不逊当年。他说,中国已进入了利益博弈时代,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与纷争、联盟和对抗,造成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他对“我们社会有一道正在加深的裂痕”深深担忧———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了“把穷人赶出市中心”的趋势;精英阶层与大众开始疏远,越来越有恃无恐,互联网上对精英的抨击比比皆是。

  孙立平早年毕业于北大新闻系,这个专业出身,使他能够以大众的立场,而不是精英化的、纯粹学术的视角来观察社会问题。他的研究、他的立论和著述一直非常贴近现实,他讲课如同讲故事,缓缓道来,娓娓动听。起初他的研究方向是社会现代化,上世纪90年代后,兴趣转向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这个更敏感的领域。1998发表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和隐患》受到学术界的关注;2002年,他的长篇研究报告《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更被海内外报刊广泛转载,其中的“断裂社会”一说引起决策部门高度关注。从此,孙立平那独到而又理性的声音,开始介入公共话语。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在过去27年走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1980年代是一个对改革有着极大共识的年代,但从1990年代初起,在“蛋糕”继续做大的同时,对蛋糕的重新瓜分过程也展开了,一些群体为改革付代价的现象开始出现;到90年代中后期,对公共财富的瓜分已经开始演变为群体间的财富争夺;目前,改革的共识已基本破裂,曾经激起无数人热情和企盼的改革在相当一部分民众心中失去正当性;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改革意味着失业下岗,意味着强势群体对资源和公共财富的巧取豪夺,意味着他们生活成本的提高和生活负担的加重;社会不公的现象与日俱增,而这种不公平感,正在日益瓦解改革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

  在孙立平看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对立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呼吁,政府不能对此听之任之,尤其不能火上加油,刻意去推动这个过程,要采取种种措施来抑制或减轻这个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一再强调,建构和谐社会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关系,特别要加强对权力的规范,避免滥用、盗用公权的事件屡屡发生;和谐社会应该增加就业而不是鼓励下岗,政府应该为那些对GDP贡献不大、但能够为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保留生存空间,甚至提供某些优惠政策。

  作为名牌大学的名牌教授,孙立平从来不以“精英”自居,也不愿和“精英”相提并论,从他多年的研究和呼唤中,人们感触到一个当代学者应有的良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孙立平 | 90年 | 改革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