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澄东是抗日名将戴安澜最小的儿子。他说,按照族谱中的排行,应为“恒”字辈,但是父亲看到日寇在中国烧杀抢掠,对日寇恨之入骨,所以弃族谱排行不用,给大儿子取名戴覆东,二儿子取名戴靖东,小儿子取名戴澄东,意思是要男儿们勇敢出征,打败日寇。女儿则叫戴藩篱,意思是修好篱笆,保卫家园。
戴安澜是黄埔三期学生。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在同古保卫战中予敌重创,打出国威。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时年38岁。
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父亲戴安澜将军牺牲时,戴澄东还不满周岁,他说,父亲也有普通人的情感,虽然一家人很少在一起,但他很关心家庭,很爱自己的孩子。听母亲说,有一年父亲派车去接哥哥和姐姐,哥哥和姐姐在路边采了很多花,把车打扮成花车,父亲见到,开心极了。
戴安澜一直以“黄埔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他本来要成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但是因为身体太瘦弱没有被接纳,于是报名参加了广州革命军,在革命军中,他不仅练就了健康的体魄,因为常常在停放尸体的祠堂站岗,胆量也大了。1925年,他成为黄埔军校三期学生。
戴澄东说,想到父亲,他们那一辈人真的很伟大。黄埔精神,就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最高处,而且为此可以牺牲一切。这种精神是一颗明珠,也是现在的青年人要学习的榜样。父亲牺牲后,母亲教导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导我们人穷志不穷,现在,我也是这样教育子女。我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能给你们的英雄爷爷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