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桂林1月5日专电(记者刘伟 何丰伦)“游船解说‘打折扣’,不加菜肴吃不饱,‘三姐’野台拉客忙。”这是记者一行10多人近日在桂林旅游时的亲身经历。
配餐“吃不饱”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漓江7号码头,登上龙隐41号游船。
| |
“你们赶快加菜吧,20人可以开两桌,每桌套餐也就是200元钱。”记者问:“船票中不是已含有一份配餐吗?”0739号服务员说:“配餐肯定没有点菜好!”
直到下午1时许,游船才开始配送午餐。用过配餐后,一位游客反映没有吃饱,提出再买一份配餐。服务员说:“配餐只能一人一份。你吃不饱,谁叫你不加菜呢?”
解说“打折扣”
“解说手段越来越先进了,但解说内容不仅没有充实,反而大打折扣。”这是记者在游船上听到最多的抱怨。上午10时从磨盘山码头出发,到下午3时左右抵达阳朔,长达5个多小时的航行用于旅游景点解说的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
一位同行的游客说:“上世纪90年代游漓江,解说员用话筒站在船头解说,解说内容充实,而且每个景点都给游客指出来。现在,每条游船上都装上了大广播,船头看不到解说员,解说效果也大打折扣。”
野台拉客忙
黄昏时分,记者沿着阳朔唐人街散步时,被手持“印象·刘三姐”宣传手册的村民们团团围住。“吃农家饭,看‘印象·刘三姐’价格便宜。”
记者问:“多少钱一张票?”一位村民说:“到我们村看台观看,一张票只要30元钱。正规票一张最少也要128元。”
在这位村民带领下,记者进入城关镇田家村,来到“印象·刘三姐”主看台后侧。记者看到,所谓的“村子戏台”,其实就是用竹筏搭建起来的小看台。这些小看台直接捆绑在“印象·刘三姐”演员出场的桥梁上。10条左右的竹筏整齐地沿江排开,每条竹筏上摆放着约40把椅子。而后面用报废驳船搭建的戏台容纳的游客更多。
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印象·刘三姐”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后,遇龙河和漓江两岸就兴起了大批“野看台”。当地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野看台”能容纳上千名游客,旅游旺季,每晚演出两场,“野看台”几乎都能坐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