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南方都市报

拿跳楼者取乐只是人性恶吗

  心理社会之秦萍专栏

  1月2日,成都一女子因感情问题一时想不开欲跳楼自杀,警方和消防官兵展开了近五小时的艰难劝说和营救,而围观人群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另一幅令人心寒的图景:起哄声和笑声不时响起,更有甚者在对面楼上弹起了吉他助兴……

  如果用“跳楼”和“围观”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类似冷漠数不胜数。

面对楼下起哄的、搬马扎的,现场兜售望远镜的看客,只有少数人最终没有跳下去,而大多数当事人由于这种世态炎凉,终于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线希望,没能在绝望到底时选择反戈一击,而是跳下高楼,任凭伤花怒放满地。最触目惊心的,莫过于那个广为流传的视频。2003年,湖南湘潭众人围观怂恿一欲跳楼者自杀,目睹一个生命消逝的全过程,着实震撼了世人的眼球和心灵!

  如此悲情场面的频频上演,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激愤与声讨,道德滑坡,社会浮躁,文化饥渴……相关解释不一而足。难道中国人就如此冷漠与卑劣?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围观者的冷漠与残酷都不少见。1967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的200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围观一个声称要从塔顶跳下来的同学。下面的人起劲地高喊:“跳!跳!”最后那个学生真的就跳下来了……

  事实上,关于人性冷漠的解释过于简单了,在旁观人群的共同心态和行为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在群体中的思想与行为往往与独处时不同。在群体中,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往往失去效力。法国群体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邦曾有精辟论述,在他看来,孤立的个体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的诱惑,也会很快化解。但是当他们将自己视为巨龙身上的一部分时,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自己的力量,这种虚妄的自大足以使他产生杀人劫掠的念头,为所欲为。

  不难理解,在此情形下,中国人所说的“人多力量大”,不仅意味着人多好办事,同样意味着人多破坏力大。当这种自我淘空的自大情绪如瘟疫一般在群体中迅速蔓延时,原本独立自主的个体难免像被魔鬼附体一般,做出自己平素想都不敢想的行为来。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始于游行的群殴及愤怒的球迷在赛后失控闹事等群体行为中找到答案。

  显而易见,上述叫喊着“快跳!快跳!”、“再不跳我等不及了”的看客,正是脱离了独处之时的道德约束。他们肆意侵犯和伤害他人,置他人生命与幸福于不顾。

  从心理学上说,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之所以与独处时表现迥异,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身份匿名和责任扩散。前者,在陌生人聚集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匿名状态。当个性被完全剥离,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人性恶的一面可能因此暴露无遗。试想,如果围观人群中有自己的亲戚朋友,他们是否还会这样肆无忌惮地叫喊呢?至于后者,在人群中,如果大家都在拿别人的痛苦寻欢作乐,便会形成一种责任扩散。正是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暗示下,人们便敢于成群结队地行恶。

  关于人性善与恶的讨论持续了几千年仍无定论。其实,人性本无所谓善恶,或者说有善也有恶,在此基础上,细察心理、循循善诱或阻恶于萌芽才是最重要的。显然,在具体围观事件中,解救者不仅要劝阻欲轻生者,更要及时疏散围观的群众,后者的态度同样是决定轻生者生死结局的重要一环。

  (作者系天津理工大学教师)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人性 | 围观 | 群体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