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咸鸭蛋被曝光 |
物美董事长张文中辞职 |
2006中国商业十大新闻(热点追踪)
□本报记者 王苏伊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五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商业全面开放两周年的日子。在过去的一年中,企业间的短兵相接、合并收购似乎成为常态,政府的管理与规范也日趋成熟完善。
同往年一样,当梳理中国商业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时,总会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新闻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记录这些反映行业跳动脉搏、折射行业发展历程的新闻事件,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共同评出了2006年中国商业十大新闻。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扩大国内消费与应对服务业开放新问题。
2006年12月5日至1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07年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会议强调,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与上年相比,2006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还进一步提出,2007年要有效应对服务业扩大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点评:作为扩大内需的排头兵,商业流通业任重而道远。
二、外资进入商业领域呈现新动向,美国家得宝整体收购天津家世界家居。
2006年5月29日,五星电器和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美国百思买(Best Buy)电器的合资公司——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百思买出手9.45亿人民币以增资扩股方式获得合资公司51%的股权。10月份,有消息称,全球零售老大沃尔玛(Wal-Mart)计划出资10亿美元收购台资企业好又多在国内的所有门店,目前已报批商务部。12月12日,英国最大零售企业特易购(Tesco)宣布,再度出资3.5亿美元收购乐购40%股权,加上原先持有的50%股权,Tesco已持有乐购90%股权。12月13日,全球最大的家装用品零售商家得宝(The Home Depot)斥资7亿元人民币整体收购天津家世界家居建材超市有限公司的全部12家连锁店。
除了控股性并购外,海外基金2006年开始在中国商业领域中展开了跨地区、跨业态、跨所有制的大规模收购。年初,由国际私人股权基金注资成立的购宝集团一口气收购了湖南家润多超市以及湖南华银旺和超市有限公司;2月,华平投资一掷1.5亿美元成为国美电器的战略投资者,随后通过注资9000万美元拥有银泰百货集团30%的股份;收购武汉中百股份的湛江市霞山区平泰商贸有限公司背后则是有“总统基金”之称的美国凯雷投资;8月份,有消息称,包括华平投资在内的一些海外基金正商议竞投王府井百货的主要股权,交易价格可能超过1.8亿美元。
点评:法国人说:“谁控制了法国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中国是否也应该把商业流通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呢?
三、家电连锁渠道深度整合,国美52亿港元成功收购永乐。
2006年4月19日,永乐与大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5月29日,百思买出手9.45亿元人民币收购五星电器;7月25日,国美宣布以52.68亿港元“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90%股份。11月1日,国美、永乐宣布双方合并完成,这也是至今为止国内家电连锁业的最大并购案。经过此番整合,各大家电连锁巨头基本完成了在国内市场上的渠道布局。苏宁电器全国门店总计430余家,年销售额逾300亿元人民币。百思买通过收购五星电器,在国内拥有近200家门店。国美通过收购永乐,门店数量将超过800家,年销售额将突破700亿元。
点评:从群雄逐鹿到三足鼎立,家电连锁业的竞争格局日趋明朗,但最终胜负绝不仅仅取决于门店数量的多少。
四、我国开放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石油流通诞生全国性行业组织。
为履行入世承诺,商务部2006年12月4日发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对外开放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两个办法实施后,将打破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格局,我国石油市场将逐步形成国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社会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
12月17日,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它标志着国有、外企和民营企业从此有了可在石油流通领域进行交流合作的商务平台。这是目前我国惟一一家经民政部批准的民营、国有、外资共同参与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点评:两个《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油源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品牌和服务差异化的市场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
五、国有商企改革步入深水区,百联集团高层变动。
2006年4月份,百联集团高层发生人事变动,原董事长张新生调任上海市经委副主任;6月30日,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与百联集团、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在上海签署《百联集团暨上海物资退出大商国际协议》,至此,由中国商业的第一与第二大集团公司百联集团与大商集团的合作正式告吹;8月8日,百联集团总裁王宗南调任新成立的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北京西友集团调整旗下西单商场和首联集团管理层,6月1日,任命旗下西单商场总经理毛平为首联集团总经理。
构思8年,武汉商业重组2006年再次被媒体广泛关注。受百联模式启发,武汉市政府欲打包管理武商、中百、中商三家国有商业上市公司,打造百亿“商业航母”,但由于武商、中百频频遭到举牌而至今未果。12月14日,武商发布公告称,王冬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有消息认为,离职后的王冬生将集中精力参与武汉商业重组事项。
点评:“企业动一动,员工痛一痛”。其实,国有商业企业在改革进程中的每一步,牵动的都不止是员工的神经。
六、构建和谐商业成共识,五部委联合发文规范市场秩序。
为规范零售商的促销行为及其与供应商的交易行为,由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联合下发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分别自2006年10月15日与11月15日正式实施。对于违规者,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1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予以公告。此外,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商务部起草的《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已经由二类立法转为了一类立法,有望于2007年上半年出台。
点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商报率先提出的构建“和谐商业”已得到广泛认可,而在如何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上,商务部全方位出击,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七、食品安全事件再次集中爆发,《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实施。
2006年,“苏丹红咸鸭蛋”、“孔雀石绿桂花鱼”、“药物残留多宝鱼”等事件频频曝光,再次引起了社会以及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2006年12月8日,商务部正式发布和实施《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试行)》,以推动连锁超市的规范化运营,提高超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消费者购物信心,提升整个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点评:作为流通渠道的终端,广大的商业企业特别是超市企业有责任把好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
八、全国粮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广大农民受惠。
2006年11月份以来,各地米、面、油价格纷纷上涨,其中北京市场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大米每500克平均上涨了6分钱。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由于工业用粮需求旺盛和粮农存在惜售心理等因素影响,11月下旬,全国小麦、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购价格分别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全国食用油平均零售价格较10月份上涨了6.04%。表面上看,价格上涨是由于此前为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国家以行政手段按最低收购价政策组织了粮食托市收购,加大了粮油储备,从而造成暂时的供应吃紧。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粮食等农产品价值被低估也是此轮上涨的内在原因之一。
点评: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一直偏低,不利于“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我们应该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大局出发,理性看待粮油价格的正常回归。
九、富豪“原罪”备受关注,物美董事长辞职。
2006年11月2日,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北京揭晓。仅仅数天之后,以180.90亿元荣登首富的黄光裕遭受“创业第一桶金”问题的困扰,而以15.25亿元名列第183位的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中则于11月20日宣布辞职,“以个人身份”协助中国有关机关进行调查。一连串事件的背后是高度敏感而又不得不直面的——“原罪”。
12月27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表示:“目前社会对‘原罪’问题、‘第一桶金’讨论得很多,我在这里也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中央(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绝对不会变化的。这个决心是坚定的。”
点评:这个艰难的课题考验的是执政者的智慧。
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2006年将实现十年最大增幅。
2006年1至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089.1亿元,同比增长13.6%,是1997年以来的最快水平。商务部预计,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实现十年最大增幅。2006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增长逐月增快,1至10月,我国消费品市场增长加快,专业店业态、餐饮行业销售火爆,东部地区增长最快。
点评:看到以上数字,如何分享这块大“蛋糕”,恐怕是商业企业最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