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一部分长城,已经在中国的版图上永远消失了!”
英国地质学家威廉·林德赛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慨叹。近年来,他精心搜集了20世纪前50年拍摄的数百张中国长城的照片,到照片所拍地段重新拍摄,然后再将这些不同时段的长城照片进行对比。
| |
在很多地方,林德赛无法找到100年前拍摄照片的地段。在北京,已被开发成公园的八达岭长城令他困惑——数百万的年客流量,附近的商店、旅馆、动物园、滑雪道,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林德赛和采访他的记者的震撼和困惑被集纳为一篇文章——《前进的步伐在中国长城留下一个敞开的大洞》。
盘踞在峰峦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时代的国家军事防御工程。两千年来,长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每一段嶙峋的往事,每一则浪漫的传说,每一道残垣断壁,都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挣扎与奋斗。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愤怒吼声,到“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的深情吟唱,长城,已不仅仅是抵御外侮的物质屏障,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
然而,人为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今天的长城正在失去往日的光辉。据中国长城学会的科学考察显示,离我们年代最近的明长城,目前保存较好的墙体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迹的部分不到30%,墙体和遗迹的总量仅为2500公里,很多地段的长城已经不复存在。
在长城的最西端,原有600多公里的秦长城、2000多公里的汉长城,现已分别减少为不到200公里和600公里,大量秦汉长城更是“零落成泥碾作尘”。愈演愈烈的建设性破坏和修复性破坏,使简单修葺一新的城墙比比皆是。在山海关长城东罗城一段文字砖墙修复中,当地文物部门使用刻有“贰零零肆年古城指挥部监制”、“贰零零伍年山海关文物局监制”等字样的新文字砖修补文字砖墙体,“希望留下这次维修的历史痕迹”,这一做法引起舆论一片质疑。
独特文化和艺术魅力使得长城成为千千万万游客心中向往的观光胜地,但游客量的增加也给长城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所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文化遗产,《长城保护条例》也终于在去年岁尾得以实施。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我在半夜走上长城,抬头仰望着这些曾经见证了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和2000年到来的烽火台,我在想他们是否还能见证2100年的到来呢?”林德赛问。在长城的故乡,他希望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70年前如泣如诉的歌声犹在耳畔,对林德赛将要带到中国的疑问,我们能否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