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双重透支的入常提案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8 1:10:05 ·来源:新京报
高明的政治家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2006年,日本听取了美国的建议,放弃在当年提出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提案。
| |
“入常”是日本外交的一个梦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积极谋求所谓正常化国家地位,“入常”便被视为这个进程的一个标志。日本曾经对自身负担高比例联合国会费,但是不具备“常任”身份深表不满。因此日本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争“常”活动,并在屡屡受挫后,2006年底在联合国进行鼓动,调整常任理事国的会费份额。这个做法本身并不利于自身在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形象。
另一方面,2007年对于安倍晋三来说十分重要,是一个“政治决战年”。安倍上任后,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确保自民党赢得今年的议员选举,否则自己能否长期执政都是未知数。在选举来临的时候,安倍内阁支持率从63%之高跌落到2006年底的47%,“邮政造反”议员的复党问题造成了负面影响,内阁绯闻和财务丑闻频繁出现。
这时候,希望通过外交突破,或者做强外交态势来实现国内民众的支持,从而带领自民党闯关,这个想法是2007年日本可能提出的入常提案的很重要动因。更兼之安倍晋三本人也是外交上的强硬派。他在利用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国会占有的绝对多数席位,强行通过了防卫厅升格为省以及有关自卫队、教育基本法等法案。不管能否成功,提出入常提案本身,是符合安倍政府的外交性格的,也是能够为其国内政治加分的。
但是从目前来看,战术上日本仍然未能在入常事务中实现安倍晋三上任时所希望的重新布局,放弃否决权换取五大常任理事国支持的做法和上世纪90年代末的设想相似,也是换汤不换药。从媒体报道出来的07版入常方案来看,将新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降至2至3个,主要是为了确保美国的同意。但放弃四国联盟单独谋求入常的做法,恐怕会引发印度、德国的不满。而在联合国改革的当口,并非日本一国会提出改革安理会方案。
从战略上说,日本目前仍然缺乏获得常任理事国的一些必要条件,如日本在世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权重仍然比较小,中国、韩国都对其入常持保留态度等。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是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体系的产物。这一性质在联合国改革框架下不会发生变化。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进入安全理事会成为常任理事国,世界各国无疑首先要考察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但是这恰恰又是日本最暧昧和最受批评的问题。不解决这些矛盾,日本入常仍然只能是外交的空中楼阁。
因此,日本要在2007年重提入常方案,透支国际形象和国内民众热情的危险仍然存在。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不合适的事情,无益于日本本国的外交发展和联合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国际组织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倍晋三正在面对一份双重透支的入常提案。签署还是不签署,答案很清楚,但安倍恐怕还没有看明白。
周庆安(北京学者)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