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有170类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我国只有6家企业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中国制造”仅仅是中国经济在21世纪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持续支撑国民经济腾飞显得力不从心。
品牌,特别是民族品牌,不但承载着商品的信誉,创业的力量,更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以及民族崛起的自尊心。改革开放近30年了,究竟如何从“制造中国”走向“品牌中国”?
提升品牌品质是核心。国航董事长李家祥先生说:“品牌是什么?就一句话,一个企业的品质通过牌子反映出来。”企业要打造品牌,首先必须打造品质。而品质又是一个复合概念,涵盖了多重含义。对产品而言,品质主要指质量标准、符合要求的功能、安全保障等对客户和公众的基本承诺;对企业来讲,品质的含义还包括了信用等级、管理意识、成长潜力等方面。作为价值的重要支撑条件,品质几乎受到了所有期望健康发展的企业的重视。品质认可度的建立一方面有赖于产品本身的原料、工艺、技术与制造中的品质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营销企划与传播沟通来提高。
实现品牌传播是关键。在产品同质化时代,突出品牌差异化,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公关策划和信息包装的工作必不可少。“酒香也怕巷子深”,企业的品牌传播意识要强、目标定位要准,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规范统一的终端展示、行之有效的公关活动、赏心悦目的广告宣传,都能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品牌联想,对品牌价值的积累大有裨益。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知名度不等同于美誉度,策划、包装、广告的“轰炸”可能会使一个品牌迅速升温,但绝不可能使品牌因此持久。
品牌,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会让中国更受尊敬。品牌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实现“品牌中国”,任重道远。抛却急功近利,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能让愿望变成现实。
《人民日报》 ( 2007-01-08 第15版 )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