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月7日电今年1月将举行的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路面设备招标,涉及政府采购约3000万元。令人意外的是,根据该项目招标公告,此次政府采购的绝大多数路面设备必须是“洋品牌”,所有国产自主品牌生产厂商只能成为“看客”。
| |
去年12月12日,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公开招标,为江西昌泰高速公路等单位购买铣刨机、多功能装载挖掘机、双钢轮轧路机、沥青路面修补设备若干,采购设备总值约3000万元。其中沥青路面修补设备等多种设备在“技术规格”一栏中居然明确要求是“国外知名生产厂家原装产品或在国内投资组装”。
这意味着占据了国内市场较大份额,甚至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国产自主品牌路面设备,不具备此次政府采购的入围资格。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就像婆婆还没看到媳妇、仅听到名字就把她先否决了。
负责组织此次采购事宜的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机务处处长陈飞表示,本次设备采购完全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的,质优价低者中标。之所以大范围拒绝国产自主品牌的设备,主要原因是国产自主品牌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过关,虽然国外品牌的设备普遍比国内品牌贵30%甚至更多,但设备质量相对稳定可靠得多。
针对这种“求洋求贵”做法,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秘书长刘文华认为,也许国货有个别技术不如国外知名品牌,但从整体上看,国货并非像江西有关部门介绍的那样质量低下。一些大型国内厂商产品因技术先进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有的产品达到了欧洲最严格的生产或排放标准。
一些国产自主品牌生产厂商认为,此次政府采购笼统地把国产自主品牌拒之门外,既不公平又不合理,“很有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非常办法”。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有些招标条款已露出了“马脚”,比如能够满足“国内投资组装”这一条款的,全国只有一到两家,江西的开标结果甚至可以“精确预测”。
新华社对此事配发的评论指出,像这种招标中“量体裁衣”“打哪指哪”等手段,能把被切断的利益重新连接起来。招标采购的“经”一旦念好了,就可能由防腐手段反而变成了“漂白”可疑利益的“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