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任荣明把党的好政策第一时间讲给棚户区的老邻居们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
■未来五年反腐倡廉工作 严查干部当黑势力“保护伞” |
■过去五年反腐倡廉工作 党纪政纪处分1722人 |
西安市纪委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反腐倡廉任务
严查官商勾结 私分国资
昨日,中共西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西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交工作报告。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西安反腐倡廉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并提出,未来五年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报告指出,西安反腐倡廉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如一些党政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抓反腐败的自觉性不强,工作还不到位;一些重点领域和部位的消极腐败现象仍呈易发多发态势,顶风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一些部门和行业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切实纠正,由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纪检机关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
■党代会·政策
孙清云:群众住棚户区我很难过
听到改造棚户区,75岁老太激动得哽咽了
“孙清云书记在报告中说,五年以内基本完成二环以内的棚户区改造,这给咱老百姓办好事啦。”昨日,当党代表任荣明把党的好政策第一时间讲给自强东路的棚户区老百姓时,75岁的王桂兰哽咽了:“住了一辈子的破草庵,俺想着这辈子都住不上楼房了……”
党代表第一时间传递好政策
王桂兰,河南人。50多年前逃难来到道北,当时她和爱人在地上挖了个坑,上面搭成“人”字顶,铺上草席,就算安了家,一住就是50多年。如今,老伴已去世30多年了,她还守在后来改建的低矮、阴暗、没有上下水和厕所的土坯房里。
昨日下午,参加党代会的代表任荣明来到这个自己居住了30多年、阔别10多年的棚户区,把党的好政策在第一时间告诉乡亲们。
任荣明对棚户区的生活体会太深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长条院子,密密麻麻住了60多户200多人;狭窄的巷子,对面走过来人要侧身,冬天往进拉煤,车进不去;房子里没上下水,更没厕所。200多人的院子建了四个旱厕,16个茅坑。每年夏天最头疼的就是“担粪”,因为担一次粪整个巷子要臭几天,引得苍蝇到处飞……
棚户区住户通过《华商报》表心声
“地坑、草棚,这就是棚户区最早的形态。”党代表、新城区区委书记晏朝告诉记者,西安市的棚户区主要集中在新城区,“棚户区的改造一直都在进行,但都是零星的。这次是新一轮的棚户区改造,是统一改造。”
去年,晏朝陪市委书记孙清云看了红星巷。6日,孙清云在党代会上透露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我心里非常难过。真没想到,在城墙内还有生活条件这么差的棚户区。”孙清云说,“这几年我们建了这么多路,棚户区的改造却进展不大。一定要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打下这个攻坚战。”他表示,市委、市政府要拿出解决7000多户拆迁遗留问题的决心来改造棚户区,这也是今后几年西安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
自强东路棚户区的居民希望通过本报表达他们的心声:改造后的楼房一定要让他们能买得起,让党的好政策真正暖了群众的心。
■党代会·观点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庄”建设
西安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不能单纯地搞所谓的“新村庄”建设。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问题,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务之急,把整治环境作为普遍要求,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
西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宝根———
着力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
今后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努力扩大就业,实现全市无“零就业”家庭目标,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需要的群众都能及时得到有效救助。要努力完善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西安发展·人物
这位乡村教师 5年圆了3个梦
党代表张天娥来自基层,是阎良区一所乡村初中的数学老师。已有26年教龄的她告诉记者,这5年她圆了3个梦。
圆了房子梦 两口子结束分居生活
“我1982年结的婚,丈夫在区里一家银行工作,我在阎良乡下,因为一直没有房子,两人分居了12年。”张天娥介绍,阎良城区里的教师有家属楼,周边乡村的教师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住学校里的砖瓦房。她住的是两间瓦房。2002年,区教育局特意为周边的乡村教师盖家属楼,分给了她一套,两口子终于结束了分居生活。
圆了教育梦 辍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5年前,许多孩子因贫困上到初一、初二就辍学了,张天娥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做工作,帮家庭贫困的孩子想办法。她说:“那些年真是跑断了腿,多么好的孩子忽然因为贫困辍学,我心疼啊!”后来教育局出台文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他们学校甚至还免去了1/3学生的课本费,辍学的孩子少了很多。
圆了孝心梦 有能力领着老人旅游了
以前,张天娥有心多孝敬一下父母,领他们外出旅游一下,但没这个经济能力。看着父母一天天变老,张天娥心里难受。后来工资逐年增加,她终于有能力领着父母出去旅游了。去年“五一”黄金周,张天娥领着父母去河南洛阳玩了一圈。去年暑假,父亲在电视上看到对河南云台山的介绍,认为那地方不错,张天娥又带着父亲去了一趟云台山。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靳曼 王晓亮 采写
(责任编辑: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