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评论专区 > 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面孔2006

  面孔2006

  一张面孔就是一段历史,一张面孔就是一种精神,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我们年终盘点的时刻了,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用喜怒哀乐四个字来回顾整个2006年我们报道过的一些重点人物,喜怒哀乐,人人都有,我们希望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去解读新闻,记录历史.而2006年我们报道过的一些重点人物的喜怒哀乐也许就是您的喜怒哀乐。

  中国人过年都喜欢讨口彩,喜怒哀乐我们就先从喜说,2006年,和谐社会这个词成了流行语,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开通,中国重返联合国三十周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这些喜庆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所谓国运兴,人运兴,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不少面孔在2006年喜上眉梢。

  陈冯富珍

  解说:

  2006年11月9日,瑞士日内瓦,来自中国的陈冯富珍高票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对于陈冯富珍来说,临近退休年龄又攀事业高峰,无疑是喜事一桩,而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陈冯富珍的当选,可以说是中国外交的一次胜利。

  记者:中国是13亿人,我想听听你的解释,为什么推选你去参选?

  陈冯富珍:我个人的看法,体现中央政府惟才是举的胸怀,还有一国两制的成功,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记者:中国有句老话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现在坐在世卫组织总干事的位置上,你会不会想以后对中国、对香港在执行政策的时候,有所偏袒? 陈冯富珍:我在11月9号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大会成员确认我选举的时候,我是要宣誓的,我就是国际的公务员,我要坚守中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办事,我现在已经是为全世界人们健康做事了,为世界卫生组织193个成员国服务的,中国是193个国家之一。 记者:部长高强在你当选以后,也高调表示欢迎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对我的公共卫生提出批评,但我很怀疑陈太您能不能批评? 陈冯富珍:我做任何的公共卫生决定的标准就是科学,如果不用这个立场,你就做不到不偏不依,只有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

  解说:

  很多内地人对陈冯富珍的认识开始于2003年“非典”疫情,当时,她担任香港卫生署长,在非典袭击香港时,她处理突发事件的种种措施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面对面》栏目在2003年“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在香港采访了她。

  记者:5月3号你接受了电台的一次访问,你流了三次泪,你是一个爱哭的人吗?

  陈冯富珍:我问你,你接触的人,不是非典的人,是不是每个人接受你访问的人都洒泪了?太难受了。

  解说:

  2003年,陈冯富珍把非典比喻成一场战争,而在2006年,陈冯富珍遭遇了另外一场激烈战争,能够在全球13个国家推出的候选人中拔得头筹最后当选,这个充满魅力的东方女性的确有她的过人之处。

  记者:可能在您朋友的眼里您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性,但是坐在这个世卫总干事的这个位子上,可能很多人会形容您是一个“铁娘子”,这会是矛盾吗? 陈冯富珍:我看没有矛盾吧,归根到底我也是一个女性,也有女性的一方面的柔的地方吧?

  记者:你的生活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或者说你的心态会改变吗? 陈冯富珍:还是要怎么样,生活要有一点改变,我希望我的先生,我的爱人去日内瓦陪我,因为过去三年半我是在日内瓦做事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日内瓦住的,不容易,我可以说,我不懂得开车,也不懂法语,几十年来没有做饭,也要自己来做饭,一个人生活是比较孤单的吧,所以如果再要继续干五年半,我希望我的爱人跟我在一起。

  张鲁新

  解说: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天路开通,这是中国人的一大喜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青藏铁路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张鲁新一共等了36年。

  记者: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当天的心情呢?你会告诉我什么?

  张鲁新:反而显得有点平静,一辈子做了这件事情,看到这件事情今天终于有了成果,这一天的话,我就突然在想,我还能做什么。在参加完了庆典大会完了以后,下午我紧忙着赶紧去写一个咨询报告。

  记者:什么内容?

  张鲁新:就是青藏铁路通车以后,对铁路下面有什么影响,怎么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这些原来没有涉及到过,只要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我就感觉到心里不踏实。

  解说:

  “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其中尤以冻土难题为最。几代科学家扎根高原向这一未知领域探索,张鲁新教授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74年,张鲁新第一次来到青藏高原,当时,他刚刚结婚七天,而后三年都没有回家。

  记者:三年? 张鲁新:对,可能想想挺残酷。 记者:怎么会那么长呢? 张鲁新:那时候就规定是有探亲假,一年探亲假是12天。她要想探亲很不容易,我在高原她怎么探亲。有一个就是说当时我的母亲得癌症了。 记者:你知道吗? 张鲁新:我不知道。她到我的家里照顾我的母亲。 记者:刻意不告诉你? 张鲁新:刻意不告诉,怕影响我,后来回去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不认识我了。然后我回去就去世了,这个信息我还从来没跟别人说过。 记者:值得吗,当时的感受? 张鲁新:还是值得,但是因为作为人之常情好象不应该。

  记者:但是新婚七天,三年不见面,你爱人有这个思想准备吗? 张鲁新:我们俩一般不交流这个事。就是实际上彼此心里都知道这个事,不交流这些事情,就是害怕引起更多的伤感。现在很快乐,就不要再提那过去的事情。那个年代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大家都是这样。

  解说:

  在天路开通的喜庆时刻,张鲁新的眼泪格外打动人。严酷的自然条件、孤独、对家人的牵挂,无时不在考验着张鲁新,在高原的三十多年里,同事们一个个地离开,甚至有人建议要撤掉观测站,但张鲁新坚持了下来,直到青藏铁路的重新开工,期间的经历可以用出生入死来形容,1200多万个数据是张鲁新和他的同事献给青藏铁路的最好礼物。

  张鲁新:当时我是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确实忍不住,因为一个是想到这件事情确实很不容易,因为用40年的这种努力,几代人的努力,能够换来今天这个开工,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这个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恐怕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无论怎么说,在我们眼里,这就是一条铁路,在你的眼里呢?

  张鲁新:在我的眼里,实际上就好象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是只有呵护他的这种责任,

  记者:一辈子做一件事,听起来好象有点在像做赌博。

  张鲁新:是的,后来想过,现在反过来想想,让我再重新决定,我真是难以,不好说,我是不是还能做这样的赌博。其实我每一次,我就说忍不住眼泪在眼眶打转的时候,我是在想他们,所有大家对我的承认,实际上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承认。

  记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张鲁新:坚持,认准了一条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韩晓鹏

  解说:

  2006年2月23日,在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的比赛中,23岁的中国运动员韩晓鹏以完美的两次跳跃获得了该项目金牌,这是中国参加冬奥会以来所获得的第一枚雪上项目金牌,也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冬奥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韩晓鹏:当时我那个时候还感觉傻站着,还在那眼睛盯着大屏幕在那看,但是当时就听到中国代表团的呼喊,非常地狂烈,我那时候才知道我是金牌,我才举着雪板出去了嘛,拿着雪板就冲出去了,冲到中国代表团跟他们在一起拥抱。

  记 者:对于你这块金牌,大家都用“爆冷”两个字来形容,你自己觉得是“爆冷”吗?

  韩晓鹏:但是我自己感觉,因为我付出了,而且是我拿到过很多的第二、第三,而且我已经是一流,一流水平了,我只不过我感觉我差的是运气,但是我一直在等待这块金牌,没想到在奥运会上能拿到。

  解说:

  爆冷获得金牌,无疑令人惊喜。然而,韩晓鹏的奥运之旅并非坦途,这是2002年韩晓鹏参加盐湖城冬奥会的情景,两跳均出现严重失误,最后获得了第24名。

  记 者:你当时对这个成绩满意吗?

  韩晓鹏:当然是不满意了,我当然想法更想往前些,最好能进入决赛,但是当时心情就非常地平静,就感觉很正常,因为我受伤了嘛。而且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我感觉能参加奥运会就已经是不错了。

  记 者:你跟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心里会有自卑的感觉吗?

  韩晓鹏:会,会有,感觉人家也看不起我,而且感觉你水平也不行,就是人家也不跟你说话,也不跟你交流,可能正眼看你都不看你,就那种感觉。

  解说:

  胜利与失败之间的距离就像是冰火两重天,韩晓鹏充分体验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和激情。很多年以后,当人们整理中国奥运编年史的时候,韩晓鹏这个名字注定会像活化石一样跳出,变成一段历史的见证。而同时,韩晓鹏的横空出世,给中国的冰雪运动带来了更多地可能。

  主持人:

  人生得意可尽欢,那么不得意的时候呢?2006年,有些人冲冠一怒怒出了名堂,这怒里有个性张扬,但更多的是社会责任。

  李缨

  解说:

  2006年8月15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第6次参拜靖国神社,伴随着周边国家的一致谴责声,一部名叫《靖国神社》的电影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虽然电影的剪辑尚未完成,但已经在香港国际电影界上引起轰动,他的导演就是旅日的中国人李缨。李缨从1997年开始拍摄靖国神社,在8年的拍摄中,他记录了大量的有关靖国神社的影像素材,捕捉到很多发生在靖国神社里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李缨在1999年在靖国神社拍到的一段影像,一位身穿日本军官的年轻人在宣扬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正是日本给中国带来了独立。

  记者:很容易拍到这种场面吗?

  李缨:当时很多,很多8月15号的时候,他们都会有这些参拜,

  记者:是有组织的一种表演,还是自发性的一种宣泄?

  李缨:都是自发的团体,就是一些年轻人自己组成的一些团体在里面。

  记者:想表达什么?

  李缨:对我们的先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因为他们在为国家成为了英灵,我们应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应该感谢,然后那场战争也并不是说,一场侵略的一个罪恶的战争,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怎么会成为英灵呢?

  记者:那他们这种情绪在日本年轻人当中有市场吗?普遍吗?

  李缨:这是很少数的一部分人,并不是说能够代表大部分日本年轻人,绝大部分日本年轻人可以说对这方面不感兴趣,他们也不了解,他们也不感兴趣,这是绝大多数,这种声音还是极小的一部分,当然与其说是代表现在日本年轻人很多声音,不如说,他是接受的一种靖国史观,

  记者:那你面对这种表演的时候你的感受。

  李缨:我既有那种很强烈的刺激,不愉快的感觉,但是我们又同时感觉到他们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挺拙劣的一些表演。

  解说:

  这些片断随时在刺激着李缨的拍摄,也在鼓励着他坚持把影片拍摄完成。在历时8年的艰难的拍摄中,李缨开始真正的了解这个在日本有着强大军事和政治号召力的靖国神社。

  记者:为什么那么多日本人会对靖国神社顶礼膜拜,靖国神社在他们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李缨:这个我觉得就是跟天皇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天皇呢,就是设立了靖国神社这么一个非常有效的一个装置,告诉日本人说,你要为国去参战,为国去战争的时候,死了之后你会在这里面获得一个巨大的荣誉。

  记者:那靖国神社是一个精神象征的意义了,至高无上的?

  李缨:一个精神堡垒,精神的象征,用靖国神社这种方式来告诉所有的军人,你们都应该有一种不畏惧死亡的一种气概。天皇很明确就是说,我们要将这种战争的不幸,转化为一种幸福的情绪,那么能够起到这种功能的,那就是靖国神社。

  邬敬民

  解说:

  2006年,一篇名为《叫我如何不宰你》的文章在网络上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在这篇副标题为“一个导游的自白”的文章中,作者大胆披露了旅游界存在的种种黑幕,读后令人触目惊心。文章的作者就是深圳导游邬敬民,这篇真实署名的文章首先发表在邬敬民自己博客上,后来又被印刷成书。一连串的举动给邬敬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把这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导游变成旅游界颇有争议的焦点人物,那么,怒揭旅游界黑幕的邬敬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记 者:那你为什么要站出来说呢?

  邬敬民:我看到这个行业太混乱了,我只是一个小导游,但是我有良心,我有良知,我有思想,我觉得这种现状维持下去,很痛苦。

  记 者:看你这本书以后,可能很多游客会认为漆黑一团,有没有言过其实。

  邬敬民:没有,这是事实,这是真的,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解说:

  从1994年开始,十几年的导游生涯让邬敬民几乎走遍了中国,也到过不少其它国家,对旅游界存在的问题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而问题最集中、宰客最厉害的地方就在旅游的定点购物商店。

  邬敬民:因为在每一条旅游线路上都有这种购物店,而且购物店有很多家,也都是恶性竞 争,在竞争的同时,要吸引旅游团把客人送到这里来,必须提供高额的回扣。一般的行规我们只能拿10%,但是购物店它提供的是40%到50%,是旅行社把这笔钱拿走了。而且购物店除了提供回扣以外,还要付人头费、停车费。

  记 者:什么时候给你钱,不会被发觉吗?

  邬敬民:钱呢,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些店是给现金,客人上车的时候,我说看看人齐了没有,我去上个厕所,我东西忘了拿了,很多借口,实际上你不用讲,也没有问题,很多客人都明白,导游去拿回扣了。

  解说:

  由于各家旅行社的竞争,旅行社对游客的报价越来越低,各种各样打着优惠名义的低价团开始出现,那么,诱人的低价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猫腻呢?

  邬敬民:大家看一下,这里面,北京人去香港游,是港澳四天,四天三晚,它的地接价是负300。就是说你来香港游,我一分钱不收你的,我还倒帖300给你。

  记 者:能兑现吗?

  邬敬民:兑现啊。这个钱不是给游客的,它是给北京旅行社的。所以北京旅行社完全可以说,好了,你要去香港游,我一分钱不收你,你就可以去了。它实际上已经一个人赚到了300块钱了,这300块钱香港旅行社给它的。同样的一个行程,港澳四天,广东人去要多少钱呢,我们要交800块钱给香港人,你看,差1100块钱呢。

  记者:因为广东人不会上当?

  邬敬民:对,因为他们很了解情况。如果是厦门、海南人,就花600块钱就可以了,他们还能上一点点当。

  记 者:香港方面这个钱从哪儿来?

  邬敬民:从游客身上诈出来的,欺骗啊、逼啊。所以你看一下,这里我们有一个词,叫“强迫消费”,香港维多利亚港一夜游150块钱。

  记 者:那150也不够啊。

  邬敬民:这其中之一而已,然后澳门游,澳门赛狗130块钱,还有泰新马,这里是关口现收健康自费,就是一到海关集合的时候,就先收1000块钱。报名的时候是一块钱,然后到了海关1000块钱拿过来。

  解说:

  邬敬民的挺身而出,让人们知道旅游界部分黑幕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导游这一特殊的群体。在邬敬民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一个导游流着眼泪拿刀宰客的漫画。导游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记 者:那你们和旅行社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

  邬敬民:买卖关系。就像买猪肉一样,客人就是猪肉。我14000买过来,我爱怎么刀切,包 饺子、油炸,不关你的事,就是这样。

  记 者:旅行社有管理吗?或者说它没有管理吗?

  邬敬民:没有管理,你给我交钱就行了,谁交钱我给谁做,谁交得多,我就给谁做。就是这样的。

  记 者:公司怎么考核你? 邬敬民:就是那个成绩表,购物表,谁卖的最多。 记 者:唯一的指标吗?

  邬敬民:几乎是这样的。公司有一个排行榜,每个月贴一张纸出来,第一名是谁,第 二名,第三名。

  记 者:那么照你这么说最优秀的就是最黑的?

  邬敬民:可以这样讲,只要你能帮公司赚到钱,你能宰客,你能宰客宰得好,你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保证了,公司也赚到钱了,你就好导游。

  记 者:在我的印象当中,导游应该是游客的一个依靠,尤其是到了国外,到了陌生的地方?现在呢?你们跟游客什么关系?

  邬敬民:有一个导游很厉害,什么团到了他手里,榨得干干净净的,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怎么评价他呢?他见到一个客人,就像见了杀父仇人,不把你榨干他誓不罢休,这是最狠的,这是高手,很厉害的。

  余秋雨

  解说: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总能吸引众多人的目光,除了歌手的演唱之外,2006年的大赛也同往届一样设置了综合知识问答,担当综合知识评委的余秋雨也同样成为话题的中心,尤其是在大赛后期,一向温和的余秋雨居然大发雷霆,用“幼稚、空虚、肤浅”来形容选手的表现,更将他们称为“被宠坏的一代”。

  记者:很多人都在看青歌赛,但多很人都记得余老师上一次当青歌赛评委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再也不当评委了,为什么这一次又出现了,又接受邀请。

  余秋雨:表面上是因为有小报说中央电视台这次青歌赛将会聘请我和李敖一起来做评委,这件事情我很好奇,李敖怎么会远渡海峡再来做这样的一个事情,这很奇怪,所以我打电话问,我说我怎么不知道,你们也没来邀请。好这个自投罗网了.。

  记者:你主动打的电话。

  余秋雨:我主动不是要做,我只是说这个全国都刊登的新闻,我想谣言很多了,怎么我不知道。而且上面写的都是重金聘请,对我来说就觉得有点不公平了,那么就想问一下。问一下他们就非常诚恳地希望我能够这次真的参与。

  记者:那青歌赛评委这样一个位置对你来说有什么吸引力呢?你为什么愿意接受呢?

  余秋雨:最大的吸引力是我的目的和中央台的目的在不同的方向上找到了一个交集点。中央电视台它要搞歌手选拔,而我呢却希望能够通过一个非常高的收视率的媒体,能够向全国很多观众来传播一点现在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文化观念。

  解说:

  在央视索福瑞发布的调查结果数据表明,在2006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期间,每天都有超过三3亿人在观看比赛,作为综合知识问答环节的评委,余秋雨点评的内容甚至是点评时间的长短都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记者:如果余老师您站在他们的位置,您能对所有的问题都对答如流吗?

  余秋雨:我也讲了,就是答不出的人,其实在普及这个问题的知识,他和我一起共同完成了一个使命。

  记者:但是很客观地说,做一个评委,你已经成为青歌赛现场的一个焦点,而且成为青歌赛场外的一个话题。

  余秋雨:各种比较好的声音都能够被广大的民众分辨出来。一个原来谁也不太知道的比如一个学者,也可能由于在电视里讲了几次课大家都知道了,这其实不是坏事,是件好事。

  记者:但是一个人在整个这个活动中间那么突出,你觉得是个好事吗

  余秋雨:这其实完全和这个人那个人的人际关系没关,是事情本身有点意思。比方我刚刚跟你讲牵涉到一个对我们国家命运的思考对文化价值的思考。我更多讲的是对文化价值的比较,这些东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很重要呀。

  记者:但是我也听到对余老师的褒奖,认为你是不可以替代的,你这样认为吗?

  余秋雨: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替代的,而且替代以后可能出现另外一方面的精彩。

  记者:但是看到对余老师褒扬的一面的同时我也看到很尖锐的批评。

  余秋雨:对,历来如此。

  记者:有一种意见认为你说得太多,有卖弄的嫌疑。

  余秋雨:萧伯纳有一个戏叫做《武器和人》上演的时候,全场欢声雷动。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说:萧伯纳,这是一个坏戏明天不能再演了,这么个糟糕的戏。萧伯纳笑咪咪地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我的想法和你一模一样。但是,我们两个似乎很孤立,你看那么多掌声,我们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

  每年我们都会送走一些人,因为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是人之常情,但确实有一些人,他们的离去会成为很多人的集体怀念。2006年,王光美逝世,她和刘少奇同志的爱情以及晚年创办的幸福工程让人尊敬;2006年,霍英东去世,他的传奇经历以及去世后庞大家族产业的分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的同时,长征中牺牲掉的无数先烈再次勾起了人们的哀思。

  开国元勋后代

  解说:

  2006年七、八月份,二十多位开国元勋的子女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长征队伍,耗时近四十天时间重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长征之路。这支特殊的队伍成员包括: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任弼时书记之女任远征、董必武主席之子董良羽、朱德元帅女婿刘铮、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徐向前元帅女婿张元生等。重走长征路所见所闻的点点滴滴,令他们触动很深。

  张光东(张云逸大将之子):干部团截获了龙云向贵州运送的军旅地图,还有一批腊肉,当时莫文华同志送给他很小条这个腊肉。我父亲曾深情讲过这句话,这是长征路上吃的最好的东西。

  7月22日,在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旧址,陈知建发现了1927年父亲左腿受重伤时做手术时的病床。

  陈知建:我们家的人看一看喽,没想到这次能跑到这来,是傅连璋要给他截肢的,傅连璋说了半天,说这个不行,说截了肢我还怎么打仗啊,后来,很难的,保留下来这条腿,真的很难的。

  在皎平渡一个小山洞前,周秉德不敢相信,这是周总理等领袖当年休息、办公、指挥渡江的地方。

  周秉德:那个山洞简陋极了,简陋极了,就是一个小山洞,就是野兽可以随便进出的地方,而且地下也都不平,都是非常带棱带角的那些石头,怎么想象得了,当时就在那紧张地指挥战斗,九天九夜,战士们都过去。我把石头带了,做个纪念吧,自己。

  因为朱敏身体不适,79岁的丈夫刘铮替他跟随队伍,一路来到了父亲朱德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刘铮:真想躺一躺,体会一下老人家的床,休息休息。

  解说:

  对于这些开国元勋的后代们来说,长征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位置,这是队员们在湘江战役遗址酒祭湘江的情景。

  黄梅:他(黄克诚大将)说这是他一辈子,一生中最惨烈的一仗。然后我看到那个湘江的时候,我看就是这么,不是真的湘江,是一个支流,只是窄窄的一湾水,很平静,我们看见水底的水草,看见对岸的倒影,就是这一湾水,当时简直是烈士的血都洒满了。

  解说:

  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这些元勋的后代重走长征路自然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虽然“情系长征路”活动从筹备之日起就相当低调,但随着各种报道的增多,慢慢地出现了一些猜疑的声音。 记者:由于你们的家庭背景特殊,外界有很多猜测,说你们是不是拿着公款来旅游了?

  罗东进:出发的时候网上是有人说他们开着宝马,开着奔驰,拿着善款去旅游。网上有这种(说法),当然网上的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们,他们不知道内情。或者是他们有一种对一些高干子弟,怎么说呢,有一种看法,这些看法我想有的是不了解情况。 记者:这次活动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

  罗东进:我们出来的时候就规定了五不准。 记者:哪五不准? 记者:一个是不坐小轿车,你不说我们开宝马嘛,我们基本上都是坐的中巴、大巴,一个我们不住高级宾馆,一个我们不接受礼物,一个我们到了旅游点决不去旅游,不看,我们就走和长征有关的,和这两万五千里这个长征有关的地方我们都能看的尽量看,再有一个不向人家要酒喝。 记者:做到了吗? 罗东进: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但是有一些,他们特别热情,非让我们住的那些地方,我们有的时候到了那已经都安排好了,但是只要能够按我们这个要求做的我们一般都做到了。

  霍震霆

  解说:

  2006年10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在北京逝世,人们这样评价霍英东,他生命中有两条轴线,一条是香港,一条就是北京,生命最后一刻他是在北京去世的,而灵柩回归香港也为他生命的起始和终点作了一个生动的诠释。

  记者:在香港安葬是他自己的意愿吗?

  霍震霆:原来对我来说这是最难的一个选择,一直以来他没有谈过他的后事。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我觉得就是回家嘛。

  记者:最后的安息地选择在柴湾佛教坟场?

  霍震霆:是,因为大家提出来他是国家领导人,在国内来说都是火葬的。但是我们家都是有传统观念的,我们广东人都是土葬的。我觉得这个对他来说,就是他的家,他走的时侯就平平凡凡一个人,一个人葬在香港的海港。

  记者:这个葬礼除了很高级的规格以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很传统的仪式。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霍震霆:你看我们烧很多东西给他,陪他下一生,所以考虑老人家,我妈妈很多传统的观念,我觉得是一方面的官方的意思,还有家里很多传统的意思。大家后人一个安心。

  解说:

  霍英东一生赚取亿万财富,在他逝世后谁将成为他的接班人?霍氏的庞大产业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霍英东一生共有三位太太,13个子女,霍震霆、霍震寰、霍震宇都为第一房太太吕燕妮所生,霍英东把体育产业留给了大儿子霍震霆,商业王国由次子霍震寰接管,三子霍震宇则继承高科技产业和晚年投入巨大心血的南沙项目。其他两位太太冯坚妮、林淑端所生的子女不得参与家族产业的经营,只能从事法律、医疗等职业,他们拥有家族产业的股份却不得出让股权。

  记者:其他子孙不得经商,让很多人费解,您能解释为什么吗?

  霍震霆:是,一直以来我们大家都有分工,分得不错。他事业很多。家庭的事一定处理得很好。对爸爸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

  记者:那你们会不会因为这种分工的不同产生矛盾甚至不平衡呢?

  霍震霆:我看你看的电视剧太多,很多时候都是。现在年轻人跟我们以前不一样了。大家教育背景不一样,很多现在都独立了。现在我的儿子在美国做事,他也不一定愿意经商。所以我觉得,现在年轻人有他自己的创业的,还有我觉得他做什么都无所谓。

  记者:您觉得三兄弟能把父亲的事业做得更好吗?

  霍震霆:用我爸爸当时的典范,不一定做很多,但是一定要保持他给我们这方面的精神。

  解说:

  在霍英东逝世后的第二天,新华社电文在报道中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香港特首曾荫权称他为“香港人爱国的典范”。在他之前,没有人一个香港人获得过如此高的评价。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种评价呢?

  霍震霆:因为第一爸爸刚刚离开我们又很难评价自己的爸爸。唯一可以说的是,这几十年都可以在他旁边,很多时候不是他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我看他成功的是处事态度,每件事他考虑别人的感受怎么样,每件事他觉得要考虑社会,再讲大一点都要考虑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他做人的宗旨

  当还有11天就要结束2006年的时候,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离开了我们,伴着对他的追悼和回忆,他曾经说过的相声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逝者如斯,我们还需要继续前行,而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和欢乐就成为我们前行的理由和动力。

  易中天

  解说:

  2006年,易中天横空出世,成为众人追捧的学术超男。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易中天讲述汉代风云人物和三国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创造了收视高峰,而在图书市场,易中天更是火爆,《易中天品三国》经过无底价竞拍,更是拍得了首印数55万册、版税14%,三年内保底印数20万册的天价数字。学者也能发财,易中天当然有乐开怀的资本和心情。

  记者:走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呢?这个结果是意料得到的吗? 易中天:这个意料不到,《百家讲坛》你去讲一讲能挣多少稿费啊,一期就1000块钱 记者:想到过有这样一种效益吗? 易中天:哪一种效益? 记者:名、利? 易中天:我就奇怪了,这个媒体,包括平面媒体也包括你们电视台,还包括阁下,怎么都关注这两个字?这难道就是当今老百姓关心的事吗?不会吧。 记者:可能跟我们平常心目中的学者形象有很大的一个反差。 易中天:意思就是大家公认学者就该穷。是不是这个意思?

  记者:还一个动机的问题?

  易中天:刚才你提到的那两个字,它是副产品,搂草打兔子的事,现在没看见我搂草,都看见我逮着兔子了。你这说对么?

  解说:

  在网上,易中天的支持者们自称为“易粉”,“乙醚”,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易粉和乙醚的行列,在易中天受到易迷们追捧的同时,对易中天各种各样的批评也随之而来。

  (易中天:刘备是诸葛亮再三考虑精心挑选的老板,既然如此,他就绝不会轻易跳槽)

  记者:他们认为易老师在讲课中间的那些用词不是妥,甚至流于粗俗。 易中天:哪个?比方? 记者:比方说,刘表之死,你跟观众说,见上帝去了。 易中天:就是刘表不能见上帝,刘表只能见阎王,他们是不是这个意思,

  记者:这个得问他们自己。 易中天:他的意思是说不能够见上帝,也不能说见阎王,只能说薨。这个问题我都看不懂,而且我很奇怪,怎么会有这种问题提出来。

  记者:比方说,诸葛亮是一个少年英才而且是一个帅哥。帅哥这个词,他们认为把诸葛亮想象成这样的形象有点贻笑大方。

  易中天:读《三国志》没有?《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啊?

  解说:

  特殊的语言风格让人们关注易中天,从插队到恢复高考,到留校任教,再转校,易中天的经历没有什么传奇色彩,几十年来他一直过着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在过的生活。么,知识分子很多,为什么只火了一个易中天?从一年前的不为人知到今天成为明星,易中天本人身上是否能让人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记者:那你介意学术超男这样的称呼吗?或者电视明星? 易中天:这个不是我能介意,或者不介意的,我介意和不介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何必要介意呢。比方说今天说厦门要刮台风了,我介意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介意吗?我肯定不介意。但是你问我说喜欢吗?我不喜欢。

  记者:那你怎么给自己定位呢?你是一个传播者还是一个研究者,还是一个什么? 易中天:最怕这种问题。 记者:都有? 易中天:我是一个大萝卜,一个学术萝卜,萝卜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草根,第二是健康,第三个是怎么吃都行,你可以生吃,可以熟吃,可以荤吃,可以素吃。而我追求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目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学术品位,大众口味。

  俞敏洪

  [解说]

  2006年9月上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作为民营教育企业首次海外上市,素有出国留学梦工厂之称的新东方以及它的掌门人俞敏洪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记者:那从上市成功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自我陶醉的时候吗? 俞敏洪:没有,新东方的上市吧,比如说我知道有一些中国的企业,私营企业也好,或者等等也好,他们到海外上市以后,有激动得泪流满面的那种情况出现。对我来说,在新东方上市的时候,我就觉得那就是新东方整个的道路上的那一个点而已,这一点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跟你说一句实话,我从来不关心新东方股价是多少。 记者:说明什么呢?说明你对股东不负责任? 俞敏洪:不是,因为我,恰恰说明了我对股东负责任。如果任何一个公司的CEO,他每天都在上网看这种股价,今天发现少了三块钱很焦虑,明天多了三块钱很喜悦,这个CEO永远当不好这个股市的主导。

  解说:

  因为俞敏洪在新东方拥有公司31%的股权,根据股价计算,他个人名下的资产至少有20亿元人民币,名符其实成了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一直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大多是清贫的形象,拥有财富到底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那么,经常和员工一起吃盒饭的俞敏洪生活会有改变吗?

  记者:有没有估算过你这身行头有多少钱? 俞敏洪:我这身行头啊,行头坦率的说不值钱,我这件衬衣呢,我不知道多少钱,原因是因为我知道你要来,我原来穿的是一个T恤,完了我和我的司机换成了这个衬衣,这个衬衣,这个应该是,这个牌子叫什么,人头马。 记者:真不知道还是? 俞敏洪:我真的不太清楚,我估计这是假的,我的司机不可能买得起真的。我这个牛仔裤就是中国市场上,你是知道的,就是一百块钱,二百块钱一条,我这双鞋倒是应该是值钱的,应该是一百美元左右吧,这是我老婆在国外的时候给我买的,她说你应该买一个穿着比较结实一点的鞋,就这么多。 记者:很刻意的吗? 俞敏洪:不是刻意的,我就这个习惯,我身上从来没有品牌衣服,如果有的话也就是随意买出来的。

  记者:对金钱现在还有概念吗?

  俞敏洪:对金钱坦率的说没什么概念,我对金钱的这种感觉就是从我当初连十块钱都要挣扎,最后买个馒头,买堆青菜都要考量考量在北大的时候,到后来慢慢慢慢的办了新东方以后,就觉得有饭吃,有衣穿最后也开始买了房子,最后也买了汽车,尽管刚开始买的是一辆大发车,但是现在我的车已经是奥迪了。我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求。

  章子怡

  解说:

  2006年,影星章子怡仍然继续她在电影世界的影响力,从年初的《茉莉花开》到后来的《夜宴》,每一部电影打出的都是章子怡牌,而同时,频频受邀在世界各主要电影盛会中担任评委与嘉宾,27岁的章子怡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代表。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章子怡:“她是中国送给好莱坞的惊喜。”

  记者:你觉得他们是在邀请章子怡呢,还是在邀请中国电影?

  章子怡:我觉得是他们给中国人一个位置,并不是只是我而已,我觉得那一刻,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是,金头发,蓝眼睛,都是外国人,你一个黑色头发的人站在舞台上,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是挺争气的。第一次走上奥斯卡的红地毯上,我都觉得到底发生什么了,我为什么站在这儿?我还在疑问呢?都不明白,然后为什么突然间,很多美国的剧本给我,我说这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记者:你是怎么做到,在那么多漂亮的女演员里面脱颖而出?

  章子怡:我想做一个好的演员,然后我是想拍有艺术价值,有分量的作品,我就是抱着这种初衷,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可能很多人还是在说,为什么好事情都让她摊上了,这么好的角色为什么人家不给我,我想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我不是因为只是运气好,我才有今天的。

  记者:有运气的成分吗?

  章子怡:当然会有,我想我第一部戏,拍《我的父亲母亲》,跟张艺谋导演合作,拍《卧虎藏龙》,我觉得都是运气的成分多过于我个人的能力,但是这个之后,我就不这样讲了。我觉得,机会就是给有能力和有准备的人。

  解说:

  八年的演艺生涯,命运似乎给了章子怡比同行更多的偏爱。从当年青涩的“谋女郎”到今天光彩照人的国际影星,她的一言一行总能引来舆论更多的关注。被跟踪、被拍摄似乎成为了她必须面对的一种生活方式。

  记者:生活中间的章子怡是什么样的?

  章子怡:私底下我还是挺小孩的,还是什么事情我都是觉得,看得比较开,我知道今天可能有狗仔队在跟着我,但是我该穿球鞋,该穿运动裤,该穿大背心的时候,我还会做回自己,我不会因为他们的干涉而影响到我自己的生活。

  记者:会不会因为媒体的关注,让你的生活言行变得格外小心翼翼。

  章子怡:我觉得我该暴露的全都暴露了,没有什么,没有什么隐私了,每天就是追着你,赶着你,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也是你要面对的,或者你要付出的一部分,我自己觉得我的情感世界,我的个人生活,我还是觉得这是唯一我可以去保护它的。我尊重我自己,同时我也尊重我自己爱的人,所以我的情感世界是什么样的,可能只有爱我的这个人知道,其他的人,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这是唯一的属于我自己的。

  国家有国家的喜怒哀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我们的节目所做的就是要力图绘出整个中国的众生相。2006年已经过去,面对崭新的2007年,我们还将以更加人文的角度去关注社会,记录中国,同时,也衷心祝愿您的2007年能够少些愤怒和哀伤,拥有更多的欣喜和欢乐。

(责任编辑:李培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面对面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