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8日电 台湾《Smart智富》与上海《理财周刊》合作,针对上海市与台北县市(后文以台北称)居民,进行理财行为大调查,从两个都市居民的理财行为与财富水平分析,来了解台湾与大陆经济的现况与未来。
《Smart智富》杂志的指出,本次调查采电话随机抽样,台北与上海各有1084位、819位民众接受访谈,从样本来看小有差异,台北受访者年龄较上海高,40岁以上的民众占五成,上海则是39岁以下的青壮年比例最高,达七成;而台北女性受访比例占51%,也较上海的37%高。
随机样本的不同,和当地的人口结构差异有关,但这并不妨碍调查结果与现实的紧密相扣,我们发现,上海正强力展现大陆这个新经济体每年7~10%的成长实力,财富累积成为全民运动。台北呈现的是历经高度经济成长后,每年3~6%的稳定成长,生活质量(活得好比活得富裕重要)是多数民众追求的目标。
比较两岸城市的理财焦虑,数据显示上海民众比台北民众焦虑,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是,最近1年台北民众有50%没有投资理财,而上海有理财的民众高达97.8%,多数台北人不理财,焦虑感自然较低。若再仔细分析,背后却有4层意涵值得注意。
第一层是上海民众对未来的确定性较高,但台北民众对未来有很深的不确定感。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市短期、中期与未来远境的样貌公开给市民看,让上海市民有信心,愿意勇敢、努力向前冲;台北民众却多对台湾前景不了解,不确定感增加,只愿意将焦点移到当下生活,吃得好、过得好最重要,辅大社会系教授吴宗升指出这就是所谓的生存焦虑,台北民众因此多将收入花在提升眼前的生活质量,也就没有多余的钱可投资理财。
第二层是从人生经验与财富累积阶段的关联来看。台北民众已经历过台湾经济高速成长的阶段,房子、家电、汽车等资本财多半都已拥有,也有一定的财富基础,这是朱浩民认为没有太大理财焦虑的原因。反观上海,正在重演台湾1980年代的高速成长与兴盛,民众赚钱改善生活的欲望凌驾一切,脱离贫困、买房子、累积财富等都是目标。
第三层是薪资水平与理财目标的差距为生活中最现实的焦虑。从两个城市民众的薪资所得来看,上海居民的收入约为台北的1/3~1/2(依据官方统计资料,台北民众年薪约为32~42万新台币;上海民众为4~5万人民币,以人民币兑新台币汇率4.2比1估算,约合新台币16.8~21万元),但物价水平却因是外资汇聚的国际金融中心而大幅提高,以星巴克咖啡为例,小杯拿铁的价格与台北相当,但中杯与大杯的价格却比台北贵。
此外,上海居民也面临了职场的高度竞争,但上海私人企业的薪资、升迁、退休却又不如台北,在收入不及台北,消费水平又不低于台北情况下,难怪上海民众近47%的人有财务压力。反观已有一定程度的财富基础,又以“活在当下”为乐的台北居民,有高达43.9%的人完全没有财务压力。
第四层可由两地民众对退休金额的设定来观察。相较于32.8%的上海民众认为退休前需要存到200~500万人民币(约840万~2,100万新台币)才安心;台北民众却有32.4%认为只要存到新台币500~1,000万元就足够,显示上海民众面对平均薪资低、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环境,又怀抱财富每年尽可能增值的期望,理财焦虑当然就高。另外,上海宇博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陈宏烈认为上海金融市场信息不透明、不足,也是上海民众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