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和掌声簇拥着他们,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包围着他们——1月7日,中纪委礼堂,100个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的代表、170多位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和先进工作者,走上领奖台,接受党和国家对他们的表彰和嘉奖:
无私无畏,秉公执纪,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深入实际,埋头苦干,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是公正清廉的表率……这是他们的光荣,也是整个纪检监察系统党员干部共同的骄傲。
| |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重要内容,得到空前的关注,也取得空前的进展。
而卓有成效、不断推进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背后,是一大批爱岗敬业、一身正气、奋发有为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
他们,是党的忠诚卫士,是贪官污吏头上的利剑,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捍卫者。
铁面执纪——大批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身正气,用忠诚维护党的纯洁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如果不坚决制止、有效预防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最终走向自我毁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肩负着这样一份沉甸甸责任的纪检监察干部,站在反腐败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能不能铁面无私,秉公执纪,是对他们每一个人的考验和挑战。几乎每一位纪检监察人员,在与腐败分子的较量中,都要破人情关、说情风、关系网,还要顶住当事人的对抗、金钱的引诱以及恐吓威胁。
1997年9月,曹文华走马上任,成为黑龙江省漠河县第一位女纪委书记。有人说,在一个小地方当纪委书记,就等于一屁股坐到了漩涡上。的确,在漠河这个小县城,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反腐败要查处的往往都是熟人、朋友,甚至是亲人,工作中的难处外人难以想象。
曹文华刚一到任,一封举报县公路管理部门领导王某的信件就摆到她面前。看着这封信,曹文华犯了思量。当时,漠河县人口仅有2万余人,科级干部总数也不过300人,而王某仅副科级以上的亲属就达18人之多。查,还是不查?
“立即立案,直至水落石出!”她果断地下了决心。不出所料,调查组刚一成立,找她说情的人就接踵而至,老朋友、老同事、老领导络绎不绝。王某的妻子也登门送钱,要和曹文华“沟通”一下。
曹文华却不为所动。气急败坏的王某看软的不行来硬的。有一天,王某将曹文华堵在下班的路上,指着她的鼻子叫骂:“姓曹的,你整我,你也别想活舒坦!”曹文华面无惧色,针锋相对:“不是我曹文华跟你过不去,而是你跟党纪国法过不去!”(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就这样,顶着各种压力,曹文华和办案人员力排干扰,终于查清了王某的违纪事实,查出涉案金额76万元。王某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这也是漠河县纪委有史以来向检察机关移交的第一起案件。
调查一个干部,可能扯出一串人;处理一个干部,肯定得罪一大片人。这是每一位纪委书记都心知肚明、无法回避的现实。曹文华担任纪委书记这些年里,仅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就查处过97名。她面对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冷嘲热讽、威胁谩骂、半夜飞砖、选举丢票等,她都经历过。但这一切并没能让她退缩。9年来,她带领下的漠河县纪委先后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81起,收缴违纪资金152万多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68万余元。曹文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铁面,似乎是人们对像曹文华这样的纪检监察干部的美誉。但这种“铁面”并非无情,实际上,监督、惩处、教育、保护都是他们的工作职能,有很多被诬告、诬陷的好干部,在他们实事求是的调查中被还以清白。
2004年3月的一天,北京小汤山镇机关大会议室里挤满了来自土沟村的老老少少,他们冒着春寒聚拢在这里,期待着一个公正、公道的答案。
原来,2003年因修路土沟村的2000多亩土地被征用。当第一笔补偿资金到位后,按照有关规定,村支书陶道庆组织村干部要为每位村民发放补贴。但根据村民大会的讨论决定,村里有几位拿国家退休金的人,没有得到这笔补贴。
这几个人因不满而生事,到处散布说陶道庆在征地中得了好处费。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急了,带着棉衣、棉被到镇机关上访。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镇机关的正常工作,虽然陶道庆问心无愧,但不得不辞职。
事件发生后,北京市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带着调查组来到土沟村。查案的过程出人意料:不仅举报信中反映的问题均不属实,反而发现了陶道庆任职期间许多的感人事迹。
沈长瑞大为感慨:“这样的干部不保护,我们保护谁呢?”
于是,调查组召集全村大会公开为陶道庆澄清事实:“反映陶道庆贪污受贿问题纯属无中生有,陶道庆一心为民,廉洁奉公,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区纪委就是要给他撑腰做主!”
全村百姓的掌声淹没了沈长瑞的话音,陶道庆带着一脸泪水笑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握住沈长瑞的手。
这感人的场面,沈长瑞经历了不知多少次。12年来,他带队调查了近500起案件,在惩处了许多党员干部违纪违规行为的同时,也先后为392位被错告、诬告的同志正了名。
奋发有为——大批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与时俱进,勇于开拓,求真务实,用赤诚捍卫党纪国法
查办党内的违纪行为,与腐败分子面对面斗争,是一场忠诚与背叛、正义与堕落的较量,不仅需要坚强的党性、过人的胆识、无私无畏的胸怀,也需要经验、智慧和高超的本领。
在纪检一线工作了18个春秋的济南市纪委第三案件检查室主任高月志,先后主办和参与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00余起,其中大案要案50余起,仅2005年就主办了2起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大案。尝遍其中酸甜苦辣的他经常说,要打胜挖出腐败分子的仗,就要不遗余力,开动脑筋把案子办成铁案。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坚持了十几年的好习惯,每办一个案子都认真总结,把办案过程和自己的心得记下来。日久天长,他已经记了37本110万字。凭着这份责任心,无论多棘手的案子他都不怕。
记得2003年10月,高月志负责查处某公司原财务处长陈某涉嫌贪污的案子。陈某干了十几年财务处长,把账目做得天衣无缝。但高月志组织人员一点一点寻找蛛丝马迹,连续奋战4个月,终于查清陈某累计贪污公款440万元的事实,把这个当时全市涉案金额最高的经济大案办得扎扎实实。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查案子的确备受关注,但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们绝不满足于查案办案,创新机制,让制度管人,是很多纪检监察部门自觉的实践。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纪委书记甄九春,是从一名普通矿工成长为这家国有大型企业领导的。他深知,要搞好神华集团这样一个有近6万员工的特大型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靠“规矩”。
他带领纪委工作人员广泛调研,从服务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廉洁经营、便于监督管理的实际出发,先后制定下发了280项相关制度,形成了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处理事务,靠制度管人用人的有效约束机制。既服务大局促进生产,又加强监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清廉为民——大批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恪尽职守,公正清廉,情系群众,用真诚书写党的执政理念
“群众把我记在心里,我要把群众的利益捧在手上。”这是江苏省丹阳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健的座右铭。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把剪刀,这是丹阳市纪委的传家宝,专门用来剪拆人民来信。王健说,人民来信是群众和我们联系的纽带,这里有民心、有期盼、有冤枉,让我们纪委来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无论工作多忙,她雷打不动地坚持接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一次接访中,她了解到一位叫胡春生的老人,年轻时被错判为反革命,35年后才终于平反。当时他老年鳏居,无儿无女,生活没有着落。老人先后向各级部门反映情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王健当即召集纪委分管领导和有关同志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经过反复协调,最后将胡春生安排到了当地敬老院,使老人颐养天年。
5年来,经王健批办的群众来信423份,接待的上访群众313人次,帮助群众解决济困、助残、孩子上学等实际困难120多件。
有人觉得这不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但王健却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身在基层,就要时时刻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以这种全心全意的为民之心,王健带领的丹阳市纪委成了全省的一面红旗。几年间获得12项省市先进集体称号,有116人次受到省市纪委的表彰。
“己不正,焉能正人”,是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们深深根植在心的意识。要铁面首先要无私、要监管别人更要严于律己。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古桑多吉,查案办案人称“黑包公”,一些想说情、送礼的人更说他“六亲不认”。但他自己却觉得十分坦然:“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决不能让它谋求个人利益,更不能把它当成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
他是这么说的,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他到贡嘎任职后,家里的亲戚朋友看到他当官了,经常请他帮忙在县里找活干,他一一婉言谢绝,甚至自己的亲外甥找他,也同样被拒绝了。几年来,他走遍了全县5镇3乡,为群众协调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20多件。但他每次下乡,都自带糌粑、酥油,从不要乡里、村里任何东西。
“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的贴心人”,这是很多群众对这些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赞誉,也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他们用敢于碰硬、秉公执纪的精神,用切实履行职责的执著,用卓有成效的业绩,昭示着我们党不可动摇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坚强决心,也诠释并捍卫着中国共产党旗帜上8个顶天立地的大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