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底通讯网络分布图。
全球互联网网“悬”一线。
发生在去年12月26日台湾海域的一场地震,震断了7条负责处理亚洲地区九成电话和数据传输的海底光缆。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上网和电话业务已经至少得到修复,但是通讯网络要完全恢复正常可能还需要长达3周的时间。有专家认为,基于现有网络存在的缺陷,未来再次出现网络大面积瘫痪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这次事件作为一个突如其来的警告,可能刺激亚洲地区出现又一个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
从这个角度来看,亚洲网民可能会因祸得福。
本报综合报道 专题文字:王希怡
本报综合报道通信网络瘫痪并不是罕见的事情——2005年,巴基斯坦全国连续12天无法上网,原因是一艘拖网渔船意外地碰断了巴基斯坦连接国外的光缆。但是像这次亚洲通信网络的大面积瘫痪并不应该发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商业机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全球网络,这也使通信网络瘫痪的威胁越发令人不安。
“祸”——网“悬”一线
那么,如何防止通信网络瘫痪的事件再次发生呢?有专家认为,至少在目前,人们能够采取的措施有限。理论上,全球互联网对于灾难性瘫痪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原因是全球互联网是众多小型网络相连搭建起来,这些网络都有后备数据路径,以防止任何一条网路中断。
事实上,由于在技术发展热潮时期,很多国家纷纷铺建了大量的海底光缆,亚洲拥有数目巨大的信息容量和路径。这确保了在地震发生后,大多数数据传输能够迅速地分流到其他地区的网络,而且重要的通信服务例如电话网络能够迅速地被修复。此外,费用昂贵和带宽不足的卫星系统也能承接部分传输任务。
目前的互联网绝对不是无懈可击。互联网由独立的私营电信公司和投资商财团铺建,而网路的设计受不同的经济实体左右。尽管稳定性很重要,但是由于建设跨洲光缆系统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因此电信财团都倾向于在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之间建设网络,而且他们通常不会浪费财力去铺设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有用武之地的后备网。
这次台湾地震,恰好震中互联网的“要害”,那里是一个大型海底光缆异常密集的地区。事实上,全球海底光缆网络跨越多个地震带。虽然7条光缆同时被震断的情况也比较罕见,但是,台湾是坐落在南亚和北亚之间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附近海底有许多光缆。即使光缆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有20公里,但是一场6.7级的地震足以震裂三百公里长的海床。
技术专家表示,东南亚是特别脆弱的地区,因为这个地区的大部分数据传输都是通过几条从北亚连接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型光缆完成。事实上,这次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亚洲。随着大量数据传输绕道而行,欧洲和中东也出现网络堵塞的问题。
“福”——刺激网络建设
有专家认为,基于现有网络存在的缺陷,未来再次出现网络大面积瘫痪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香港电信局的官员表示,他们计划在本月与电信公司开会,讨论如何改进分流程序,以应付未来可能再发生的网络瘫痪事件。但是设计和实施应急方案,决定权在于拥有和租赁网络的电信公司,而合同条约和价格协议将令情况更为复杂。
有专家认为,最好的解决之道是建设更多的网络。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地震造成的网络瘫痪事件可能会促使下一个亚洲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出现。
目前,中国已经着手铺设更多的海底光缆。在此次地震发生前的去年12月18日,中国电信、网通、联通等六家运营商已经签署协议,投资5亿美元共同建设连接中国和美国的首个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此外,技术人员正在研究一种“智慧型”网络,这种网络能够按实际需要分配带宽,从而加快灾难复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