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李涛)弯腰犁田、弯腰插秧、弯腰收割……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南京九成稻麦种植告别传统“三弯腰”耕作方式。
截至去年底,全市大中型农业机械已有近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176万千瓦。
| |
农业种植实现机械化,在减轻农民劳作辛苦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以水稻种植为例,每亩大田人工育秧栽插成本为380元,软盘育秧机插成本仅为300元,产量还可增加5—10%,相当于亩均节支增收100元以上。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是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市农林局农机处处长俞继东说,由于购买一台大中型农业机械,动辄需要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单靠农民自己购买较为困难,为此,我市从2004年开始大幅度提高市级财政补贴力度,按照5%—40%的比例给予购买农机的农民进行直补。去年,各级财政就安排农机补贴资金690万元,带动农民近3000万元的农机投入,新增大中型农业机械500多台。
据悉,随着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的形成,以蔬菜、园艺、畜牧等为重点的高效农业逐步形成规模,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对农业机械化的配套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去年我市还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特色农机具的补贴,以满足高效农业的机械化需求。目前,全市16家500亩以上的茶园,已推广使用了茶叶微波杀青机、精揉机、理条机、揉捻机、烘干机等生产机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