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在过去的2006年,在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南亚之行与中非合作论坛的盛大场面,都让世界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事实上这一切仰仗的都是让世人瞩目的不断提升的国力。
文章说,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一年意识到,28年来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只要持续下去,那么,基本可以确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经济和政治上无可争议的全球大国。中国的崛起将再次印证为当今世界最为关键的事件之一。
中国经济总量去年首次超过20万亿人民币,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5%,消费物价指数保持在1.3%,农民纯收入增长6%,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1%,财政增收20%。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和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的表现确实良好。
上月首次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就耐人寻味。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率领阵容空前的代表团到北京,并就一系列战略问题同中国磋商。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美国的目标是同中国达成战略上的长久一致,希望将中国与美国的战略轨道协调和共容。
从中国的角度看,如何调整同其他利益体的关系是全新的课题。中国实力的崛起,实际上是国家利益扩展的过程。利益扩展到哪里,机会和矛盾就会出现在哪里。中国国内所奉行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
在对外关系上,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经济优先。近年来,一个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是,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贸易摩擦增多。由于中国首先以一庞大经济体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维护核心经济利益,也是未来十几年中国政府的首要目标之一。
中国国资委最近已明确公布了国有经济和中央企业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并明确到2010年,要把30至50家中央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事实上,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实力对垒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间的长期商业交锋。一方面,大公司可以节省市场交易费用,带来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显著降低政府的调控成本,增强研发能力。
因此在这个话题上,中国政府未听从“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似是而非的歪论,是非常高明的。否则,按照“休克疗法”,一夜之间把攸关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卖光,中国的地位和国民的前途都会因为经济实力的缺失而变得脆弱不堪。
自1999年以来,中国国企改革从搞活单个国有企业,转入从宏观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新阶段。这个阶段以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目标,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同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是对应的。
国资委下一步将做的是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同时,国资委的改革也是务实的,进退有法度。一方面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同时对于须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实行依法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还将加快股份制改革。除了敏感企业之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可以预料,在四五年之内,国资委名下的大公司,随着实力的增加,将在国际市场上有所突破,同全球跨国公司展开竞争,并以名副其实的竞争力为本土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
文章最后说,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奇故事,值得国际社会深入解读。中国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引进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可见的未来,中国须汲取历史经验,避开崛起的陷阱,以一个建设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姿态,用中国的方式和智慧化解各种矛盾,从而演绎和延续又好又快的经济传奇。这对国际社会无疑也是和谐、多赢的积极因素。(韩方明)转自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