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月9日讯(通讯员 志建 双军 学超 晓冰记者勇军)“周六、周日伙食质量不如平日”、“建议公司出台加工车间节电新措施”……通过一份小小的班组工作日志,既听到员工心声化解了积怨,又集思广益促进了发展。
| |
像鲁星食品一样,近几年来,开发区千家外企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全区劳资双方一心求发展,呈现出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外商增资的喜人局面。
编织工会组织网络,埋好劳资和谐的“奠基石”。针对外商投资企业集中的复杂形势,开发区经过探索走出了一条依法建会与文明建会相结合的工作路子,实现了连续6年建会过百家。全区外企建会率从2001年的30%上升到90%,百人以上外企全部推行了职代会制度,有近百家外企海选了工会主席。德企易特斯公司设立了10万元的特困救济金,已有10余名职工从中受益。
推行工资协商制度,安上劳资和谐的“稳压器”。完善的工会网络为保障员工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开发区,外企职工拿多少工资,不完全由老板说了算,而是由资方与职工共同商定。1998年以前,斗山工程机械公司职工的月均工资不足1000元,随着经济效益增长,公司职工每年都选出代表与资方协商谈判工资额,现在该企业人均工资已增至3000多元,工资年增幅保持在10%以上。职工代表们说:“这样制定出的工资,我们心服!”工资协商制既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又推动了企业发展。
健全争议预防网络,构筑劳资和谐的“避风港”。开发区先后帮助100余家外企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使相当数量的劳动争议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及时解决。同时,设立了全国首家镇级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并在各街道、社区推行,形成了区、街道、企业三级争议预防网络,使绝大部分争议在最小范围内得到解决。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