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世界中,“零壁垒”的沟通注重多元互动,促进个人隐形知识的显性化。烟台十三中的教师们摇身一变成“博主”,通过博客社区、网络日记等形式与学生、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教育成果,搭建“教学相长”的良性平台。
| |
一个教师博客
吸引42个“学生”
“慈同学,你做得已经很好了,你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这位在留言中被学生亲昵地称作“慈同学”的老师是烟台十三中初四(六)班的班主任慈红霞。通过博客与孩子们谈话交流,已经成为她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在自己的博客“芦苇花”中,慈红霞细心地将博客区分类,除了学校硬性要求教师完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区域,其它专栏如师徒情、反思厅、教学故事、闪念录等都是她开设的特色“店铺”。
“‘师徒情’、‘教学故事’两个专栏是我博客中最受教师家长和学生欢迎、点击率最高的专栏。”慈红霞告诉记者,特别是学生,每次登陆她的博客,都睁大眼睛找自己的名字,“他们在这里迫切等待我对他们的积极评价”。
“我感觉我这几天学习没劲头,感到学习没意思。我希望有个点灯人来照亮我前进的坑洼处,让我放心大胆地向前走。我真心希望那个掌灯人就是您!”看到类似学生的留言,慈红霞都会悉心品读,尽量找到留言的同学。“即便不直接找这个学生谈话,我也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留心关注他,希望能够及时了解他的状态,给予鼓励和支持。”
师生博客上的交流与日常沟通的巧妙融合,让慈红霞和她的42个学生拥有了更加丰富而团结的内心。
老师把博客
当作互动舞台
“今天我很累。苦心准备的课在学生的昏昏欲睡与交头接耳中毫不出彩地夭折……我到底要怎么引导学生们才会跟随老师的思路来,不浪费每一分钟地完成一节课呢?”
这篇“博文”来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高雁老师。高雁博客上的这篇文章留言甚多,许多都是老教师的鼓励和经验介绍。“别着急,慢慢学。”“练练你眼睛的定力,学会用目光和学生们交流。”……高雁告诉记者,同事们的留言给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动力,“还有许多实用的方法”。“博客让我拥有了超乎想像的知识空间和心灵空间”。
在博客社区,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讨论来解决的,包括教案的共享和教学设计的交流。借助博客扩大教研的时空和实效,是校方构建教师博客社区的初衷,也是由此而来的直接收获。
教师博客
将变成大超市
“理想中的教师博客其实就是一个大超市,老师借助网络平台,展示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在这里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烟台十三中校长王秋华这样解释教师博客。
王校长表示,“教师博客的精髓在于表达个人思想,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案设计、课件等上传发表,克服保守心理,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教师博客利用博客这个网络沟通工具自身所具备的开放性、快捷性、互动性,为教师创设一种研究的氛围、创造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借助团体的力量,使群体和个人的思想行为碰撞、融合、优化,最终生成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
这种互动式的碰撞交流同样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直接、轻松。相对于传统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市委党校副教授吴克忠认为,这种“集市式教育模式”带来了多样化的观点对接和平等无限的交流空间,“教师博客也许会催生出教育模式的新拐点。”
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刘翼 摄影报道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