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罗博 李慧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7年我国将继续运用“双稳健”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十一五”规划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的调控思路会不会有所变化,调控的主要着力点将集中在哪些领域,调控政策又将如何出招?
宏观调控锁定“三过”
2006年,中国的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外贸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的“三过”问题。
如何在保持短期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努力争取长期动态意义上的可持续增长,在进一步减少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时,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为国家宏观调控考虑的首要问题。
为此,中央提出在2007年继续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合理控制投资增长,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注意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央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资料图片)
与此前相比,2007年宏观调控政策又有了新的内涵: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将把更大的力气用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将逐步调整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在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使用结构,向社会传递出政府合理控制投资的政策信号。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日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防止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扩大,引导信贷均衡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将成为2007年政策的着力点。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反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一数字开始回落,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在高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这明显偏离了我国现阶段9%左右的潜在增长能力,说明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据了解,当前对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会不会下降还存在争议,但主流的意见仍然是认为今年的投资将很难降下来。
祝宝良认为,有很多因素依旧会支撑今年的投资增长,比如利率水平、银行的借贷冲动以及企业的盈利状况,这些都使得投资大幅上涨的风险依旧存在。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也多次表示,目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定,反弹压力依然存在,2007年调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外部因素影响力增大
虽然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仍然较好,但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大。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显示,根据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分析,2002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可能在2006年达到扩张期顶峰。为缓解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从去年以来发达国家开始普遍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目前国际油价和大宗初级产品期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说明各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对此,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一些机构纷纷预测,世界经济很可能会在2007年呈现小幅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宏观经济室副主任牛犁表示,美国经济波动、国际油价走势以及全球经济不平衡等因素让2007年全球经济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实施‘双稳健’政策,可以根据国民经济景气变化的不同趋势做出各种‘微调’和‘预调’,从而及时地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既防止大起,又防止大落,促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牛犁说。
2007年宏观调控:稳政策 调结构
新华网北京1月2日电(记者 刘铮)在连续四年10%经济增长后,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将呈现“稳政策、调结构”的新特点,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将把更大的力气用于结构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展望2007年货币政策时表示,2007年将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回顾2006年全年工作,周小川说,人民银行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着力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维护了金融体系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要充分认识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充分认识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解读会议精神不难发现,有针对性地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成为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安排的一大鲜明特色。
盘点“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用9个字进行了概括:“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形势稍好,尤须兢慎。2006年中国经济虽亮点频现,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过快过多过大”三大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冷静分析,积极应对。200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中央已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面向新的一年,宏观调控能否让中国经济在协调中发展将成为考验。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