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本月7日在部署2007年人民法院工作时提出,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尽管国外有相关的立法借鉴,但建立一个适应本土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则需要我们对于这种救助制度的内涵、救助的原则以及救助资金如何募集等等加强研究,需要司法机关、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跟进。
| |
首先,要厘清国家救助的范围和核心在哪里。刑事被害人有诸多权利需要国家救助,特别是处于弱势的被害人更是如此。比如对贫困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法院也应当为他们指定代理律师,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该制度的核心应当是,对被告人无法进行有效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提供补偿,避免他们生活无着、有病无法医治。
其次,要厘清国家救助的原则是什么。是所有刑事案件中,所有没有得到足够赔偿的被害人都进行救助,还是那些生活困难,且没有得到足额赔偿的被害人才能得到救助?从现实经济条件看,不可能满足所有被害人的要求,所以宜先从对那些生活困难的被害人进行国家救助做起,逐步扩展到对所有被害人进行救助;从救助深度来看,国家是对所有刑事被告人没有兑现的赔偿都应当进行救助,还是主要保障被害人基本的医疗费用和基本的生活费用?这也是一个公平与现实经济条件权衡的问题,从现实可能性讲,宜先从救助刑事被害人的基本医疗费用和基本的生活费用做起。
而最重要的,是必须得到国家财政和社会的支持,保障国家救助基金有充足的来源。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国家补偿基金,从国家财政中拨付、从法院的罚没款中拨付、接受社会各界的募捐,甚至可以考虑从服刑的罪犯应得的报酬中扣除一部分拨入补偿基金。这种国家补偿基金必须建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并且要有专人的管理,接受法院监督。
淄博市从2004年开始,在刑事犯罪中,对被害人符合一定条件的进行救助。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淄博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30万元,市法院每年从诉讼费中拨出20万元,再加上部分社会捐赠,共同组成了救助资金。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人获得了共计26万元的国家救助资金。看来这一制度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