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安徽政府关注上海叫停皖民工子弟学校事件进展

  我省教育、劳动部门

  我省关注“叫停”事件发展

  必要时,教育和劳动部门将和上海有关方面进行协调

  本报讯 上海建英学校被“叫停”一事引起了我省教育部门以及劳动保障部门的高度关注。昨天,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通过有关渠道了解了此事,并密切关注我省农民工子女的转移就学问题和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从本报上得知这个事件后,他们就一直在关

  注事态的发展。以前类似上海建英学校这样的学校实行的是流出地管理,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安徽的教育部门都会出面帮助协调和解决。但现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学校管理实行了流入地管理制度,因此,原则上建英学校得服从上海教育部门的管理。

  上海建英学校创办人姚为健原籍所在地的寿县教育局,也表示了对建英学校学生就学问题的关注。寿县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有寿县的学生愿意从上海回到原地来上学,他们将给予妥善安排。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直接涉及到我省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该厅已通过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建英学校被强行“叫停”一事进行了解,同时密切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必要时会与上海方面进行协调。

  (本报记者 张晓嵘 殷平)

  转学学生暂不适应新教学

  本报讯 昨天是上海建英学校的部分孩子来到上海市曹杨小学分部上课的第二天。他们在新学校里生活得好吗?孩子们喜不喜欢新学校?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目前上课以复习为主

  昨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曹杨小学,看到2个班的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上体育课。孩子们在口令下立正、稍息、跑步,从他们稚气的脸上很难看出1月8日“抢生大战”留下的阴影。不过,当记者提出进入学校看看孩子们上课的情景时,却被学校保安拒绝了,保安说这是学校及普陀区教育局领导的意见。

  记者了解到,孩子们现在的午饭是两个面包和一碗汤,对面包和汤他们还是很喜欢的。目前孩子们上课主要以复习为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让老师摸摸孩子的情况,以利于下学期的教学。

  学生多不适应新教学

  霍邱县徐女士的孩子方方(化名)以前放学都是由建英学校的老师送,但现在只能自己走回家。因为放学后班车只把孩子送到一个十字路口,方方下车后还要步行约半个小时才能到家。徐女士说,孩子才来上海一年多,对上海不太熟悉,而且还要经过好几个红绿灯,“孩子出了事情怎么办!”

  来自江苏盐城的女孩佳佳(化名)一点不喜欢第一天的教学。她说,第一节课是喇叭播音,第二节课是数学考试,第三节课是语文考试,最后一节课做眼保健操。下午没上课,演练了如何坐班车,然后就放学了。“几个老师都没有人教版的教材,还是拿学生的教材看的。”她说,新学校1月14日开始期末考试,比建英学校提前了大约2个星期。一些学生告诉记者,“课程还没上完,怎么考试呢!”

  江西南昌来的俊俊(化名)也不太喜欢新学校,他说:“我在建英学校读了三年,很怀念原来学校的老师。”不过,现在的建英学校已经成为他往日的回忆。记者昨天在建英学校看到,以前的教学楼挂满了建筑工人的被子,桌椅都堆在教室外面,几个不愿去新学校的孩子躺在操场上晒太阳。

  家长担心三个问题

  1月8日“抢生风波”的阴影正在慢慢消散,普陀区教育局也在这学期的最后十几天为孩子安排了免费的午餐和班车。但是,下学期会有怎样的政策和措施,这是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家长关心的首先是学费。大部分民工都不具备普陀区教育局要求具有的上海居住证(一年以上)、房屋租赁证、计划生育证、孩子预防接种证等“五证”,这意味着他们要为孩子上学交借读费。

  其次是教材。因为农民工子弟多数要回到家乡参加中考,家长不由要考虑上海与家乡的教材是否配套。

  第三是交通问题。建英学校的孩子们多数住在原学校附近,有的还由教师接送,家长都很放心。但曹杨小学分部却离学生住地非常远,这让许多家长担心安全。

  教育部门给出回答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普陀区教育局李学红局长,他对家长担心的问题作出解释。他说,借读费小学收500元,初中收800元,所有的费用都会按照国家公办学校的标准来收取,而且会在学期开始前予以公示。李局长表示,费用不会比建英学校高。

  教材方面,李学红局长说根据情况打算用人教版的教材,目前正在联系征订。他表示,教育部门一定会朝着有利于学生成才的方向去努力,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对于班车,李局长承诺将在下学期进行调整,但具体线路还要再做决定。对于学龄前儿童,李学红局长表示会给予特殊解决,想办法让他们上幼儿园。

  采访中,许多人在疑惑中期待教育部门能对出现的问题给出好的解决办法,不要让孩子因转学而失学。本报也将继续关注建英学校的2000名农民工子女,看他们能否顺利地融入大上海的公办教育中。

  (本报记者 项磊)新安晚报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学红 | 曹杨 | 民工子弟学校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