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名遐迩的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身兼保护管理科科长和森林派出所所长两职的邵民,职责更富有挑战性:保护和管理野生扬子鳄。2006年,保护区和研究中心成功开展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扬子鳄野外放归实验。
| |
邵民从安徽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到这里已工作了11年。他说,了解野生扬子鳄的人不太多,我们2006年实施的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在全国引起很大关注。经过20多年的人工养殖,目前扬子鳄种群数量已达1万条。但是,野生扬子鳄数量极为有限,不利于扬子鳄种群的保护和繁衍。因此,开展扬子鳄野外放归,不失为保护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重要途径。日前,邵民向记者讲述了这次放归前后的经历:
我们选择了10多条扬子鳄进行野化训练,并认真开展了健康检查和DNA检测,最终确定了6条血缘关系较远的健康扬子鳄进行放归,地点定在郎溪县高井庙林场。去年4月28日,我们带着扬子鳄到了放归点。为了便于监测,我们在扬子鳄身上安装了无线电跟踪发报机,经过定期检测,放归后的扬子鳄表现正常。
扬子鳄野外放归是一项极复杂的工作,寻找和保护野外扬子鳄难度也不小。野生扬子鳄4-10月比较活跃,喜欢夜间活动,产蛋隐蔽,每到7月中旬以后,管理科就开始寻找鳄蛋。一些过去发现的野生扬子鳄保护点,往往因为面积广阔很难被发现。为了寻找鳄蛋,我们有时除了意外受伤,还会受到毒蛇和蚊虫威胁。但是,相对于发现野生鳄蛋的快乐,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2006年,我们先后在泾县、南陵县和宣州区发现了5窝鳄蛋,孵化出68条幼鳄。考虑到幼鳄只有不到4%%的存活率,我们实施了保护性措施。针对幼鳄抵抗天敌能力弱、不能受寒和不会打洞等特点,我们特意选取了一个小水塘,通过铁丝网保护和人工挖洞的方式,一共放养了47条幼鳄。
野生扬子鳄的放归和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对它的保护和繁衍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当野生扬子鳄种群没有灭绝之虞,依托于扬子鳄的旅游事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背景链接]
扬子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的物种,有“活化石”之称。位于宣城市南郊的中国鳄鱼湖,是著名的3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域是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及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目前,该保护区存鳄数已从最初的200多条增至1万余条,但野生扬子鳄的数量还未超过120条。经过努力,目前野生扬子鳄数量增加、栖息环境日趋改观,为扬子鳄种群的保护、繁衍和利用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