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六安王”墓清理工作进入第二天,因为坍塌严重,为保证发掘成效,昨日考古人员对外藏室局部进行清理的同时,对墓葬坍塌部分的椁木和青膏泥进行了全面清理、起吊。但即便如此,考古人员不仅发掘出十多件造型精美的木俑,而且还首次发现了镶嵌在木俑头上“头发丝”和捆绑车马用的绳索。
| |
木俑面部表情清晰可辨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现场时,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外藏室墓坑里的“淤泥”,大堆大堆的“淤泥”被铲起、吊走。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些青色的“淤泥”并不是人们所想的自然土,而是当时建造墓葬时,特意制作的一种用于密封墓葬的青膏泥。它有很好的防水、防腐作用。目前发现只要有青膏泥的地方,文物保存都相当完好。“像今天出土的十多件木俑,因为有青膏泥的保护,不仅保存完好,就连木俑的面部表情都清晰可辨。”在外藏室的东边,记者看到一个人形俑斜依在角落里,手似作揖状,长裙、发髻似乎在向人们表明它的侍女身份。
另外负责文物保护的袁博士告诉记者,在上午的清理中,他们不仅发现一段长约30公分长、粗约1公分多绳索和一些竹器类残片,而且还首次发现一段镶嵌在木俑头部、长约几十公分的“头发丝”。这段“头发丝”好像是用麻类编织而成。
后面的发掘更值得期待
在昨天的考古现场,很多人发出疑问:保存完好的外藏室为何只能看到大量木器和一些大型青铜器?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按道理这些陪葬物陈列应该是井井有条,但因为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使得一些陪葬物尤其是木器上浮,而稍重一些的随葬物则沉入底部,诸如:玉器、珠宝等,所以我们估计值得期待的还在后面。因为,根据墓主人的尊贵身份,保存如此完好的外藏室不应该只有这些随葬品。”另外考古人员透露,他们已经在外藏室内发现一件类似权杖手柄的珍贵文物,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还镶嵌着绿松石等珠宝。这也初步印证了他们的推断。
当务之急是做好“防冻”
在昨天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不时将水、防腐剂喷洒在架构墓室的方木和发现的木器上。考古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因为天冷,防冻保护是他们当务之急必须做好的工作。“因为不做好防冻,将加速这些文物的腐化。”负责文物保护的省考古所袁博士告诉记者,墓葬最适宜在70%的相对湿度,20~25℃的环境中保存,墓葬的盖板被揭开后,外界的环境会加快墓葬内方木和器物的腐化,尤其现在正值冬天,温度一旦降得很低,原本就很脆弱的木器就会因结冰膨胀而腐烂,所以不仅要不停地喷洒防腐剂,而且还要涂抹防冻水。
今天,考古人员在清理完坍塌的椁木和淤泥后,将对下面的文物进行全面清理。能否有玉器等珍贵文物,让我们一同期待。(方荣刚、黄瑞莉、王素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