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转播电视信号的“山里人”(劳动者之歌)(组图)

本报记者 曾华锋摄

  人物小传

  经历:藏族,1975年生。21岁时,从甘肃省联合中专毕业,被分配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广电局南山微波调频电视转播台任技术员。2006年1月起任南山微波调频电视转播台副台长至今。

  荣誉:2002年,被甘南州广电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3年,其所在的南山台被甘肃省广电局、甘南州广电局评为“先进集体”。

  1月4日,南山狂风大作,雪粒扑面而来。
我们乘坐的小卡车,在蛇形山道上小心翼翼地爬行。南山顶峰若隐若现,英特加所在的南山微波调频电视转播台就坐落在山顶。

  为确保周边的农牧民群众安全可靠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英特加已在这里坚守了10年。

  自力更生风雪相伴

  南山微波调频电视转播台始建于1982年,距合作市区15公里,海拔3377米,年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被甘肃省列为一级艰苦台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集覆盖、传频为一体的综合枢纽发射台。

  新的一周开始了,又该轮到英特加上山值班了。局里的吉普车把英特加和另外3个同事送上山顶的转播台,同时带来了一周的生活物资。接下来的一周里,4个人要一直在山顶上值班,直到下次吉普车带着另一班同事接替他们。“山上的生活比较平淡,大伙有时下下象棋、看看书打发时间。年轻人说就像坐牢一样。”英特加笑着对记者说。

  工作条件简陋,英特加和同事们很多事要自力更生。2003年7月,南山台要安装彩色电视发射器的天线。这种天线体积大,重量达数百公斤,需七八个人才能抬得动。在没有机械设备和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英特加和同事们爬上铁塔,硬是用双手和缆绳一点点把天线吊上去。这次安装,足足用了两天时间。

  上山路段有7.5公里左右的山路和陡坡,每逢春秋季,经常发生塌方和路基下沉。为了节约经费,英特加和同事们自己养护这路段,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铁塔撑起壮丽人生

  由于担心几天前的大雪会影响发射天线的信号,英特加换上工作服,爬上了70米高的发射塔,逐一检查设备。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下,人站在室外恨不得缩成一团,英特加戴着手套,在铁塔上不住地跺脚。一个小时后,包裹在发射天线外的冰雪终于被英特加清除掉了。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新工程”后,南山台作为甘南州最大的转播台,先后担负着3部1千瓦调频广播发射机和3部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的调试安装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英特加翻阅了大量技术资料,配合厂家工程师夜以继日地施工。

  2001年9月,南山上已是寒风刺骨,风雪交加。调试天线的工作只能在凌晨1时30分南山台关机后进行,英特加冒着大雪,一步一步登上铁塔。“一个通宵得上下两三次,清晨南山台快要开机时才下来,手脚都冻麻了。”经过几个通宵的工作,天线终于调试好了。清晰的广播电视信号被顺利地传送到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农牧民家里。

  春节期间节目量加大,转播站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英特加已经有5个春节在山上度过。“山脚下就是城市,我们的家人都在那里。我们经常站在山上,望着家的方向,想象着家人在干啥……”

  劳动者感言

  广播电视转播工作非常枯燥,但是责任特别大,为周边的农牧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信号是最要紧的事。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英特 | 天线 | 铁塔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