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台湾永龄教育慈善基金会和台北爱乐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山西省话剧院《立秋》剧组于2006年12月3日至14日赴台进行了交流演出。演出在台北市中山纪念堂进行,5天共演出6场,观众达1.3万余人次,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主席马英九及王金平、江丙坤等先后观看了演出,台湾20多家媒体对此次演出活动进行了全方位追踪报道,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
| |
晋商题材精品剧目
《立秋》是山西省话剧院建院50多年来投资最大、演出阵容最强、制作班底最硬的一部大型多场景历史话剧,作品在大陆荣获2006年度全国十大精品剧目。《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的形势下,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最终由盛而衰的故事,全剧不仅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同时展示了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出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启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话剧《立秋》将晋商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描述了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至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喻示着晋商的悲剧只是民族悲剧的一个缩影。《立秋》没有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在传统重现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话语的阐释,这一表现形式成为全剧打动观众的一大亮点。《立秋》自2004年4月27日首演至今,在山西省内和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演出已达240余场,观众达17万余人次。
场场爆满强烈共鸣
此次《立秋》赴台演出由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出资赞助,全程安排演出事宜。之前,曾有人担心,一个省级的话剧团体,一个平朴而遥远的故事情节,安排在2000多个座位的中山纪念堂演出,会不会出现冷场?结果是,5天6场的演出场场爆满。演出期间,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诚信为本的晋商精神和以真善美为取向的道德基准,引起了广大台湾观众的强烈共鸣。每场演出,观众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每到精彩之处,满场掌声不断,在掌声中,剧终演员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返台谢幕。观众中不少人是含着眼泪看完演出的,有些观众连续多次观看演出。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做义工讲解的曾女士,第一次看完《立秋》后非常激动,第二天又带着丈夫和父母观看了演出,剧组返回山西时,曾女士特地赶到住地给剧组送行。她认为:“目前,岛内民众对诚信政治、诚信经济、诚信道德的渴望日益剧增,这部戏所弘扬的精神正好迎和了民众的心理。”刘楚怀老人拉着演员的手说:“能在台湾看到这么好的戏,真是过瘾!”一位女观众带着年仅8岁的女儿来看戏,拉着女儿与演员合影说:“让她记住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道德。”在演出中,一位平遥“日昇昌”票号的后人流着热泪说:“这部戏让我重温了家里人的故事!”
规模水准堪称一流
演出活动引起了台湾文化界的高度关注。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的负责人认为:“这部戏触及的问题对中国人来讲是共同的,是中国人都会接受。我深受感动。”台湾籍的美国华芸剧社秘书长邓安琪说:“《立秋》经典、传统、专业的舞台表现力让人耳目一新。”台北爱乐文教基金会艺术总监杜黑先生对演出人员说:“你们不是在演戏,你们已经身在其中了。感谢你们给台湾同胞送来了一台好戏!”台湾音乐界“教母”申学庸女士看完演出后连连致谢:“这部戏真是太感动了,眼泪都止不住。晋商的诚信精神我们都非常需要,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受感动,我们要感谢大陆同胞!”
《立秋》赴台演出期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主席马英九以及王金平、江丙坤、李远哲等社会知名人士纷纷到场观看。连战先生对《立秋》演职人员的表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演出结束后专程送给剧组一幅题有“立秋演艺,百尺竿头”的横匾。2006年12月10日,《立秋》在台北做最后一场演出,马英九、江丙坤专程前往观看,演出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演出结束后,马英九上台和演员们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并祝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台湾永龄教育慈善基金会执行长亓宁女士评价说:“此次《立秋》在台北的成功演出,规模之大,水准之高,出席嘉宾之多,民众反响之好,都堪称大陆来台文化交流演出‘第一团’,60年来第一次!”
两岸文化根脉相同
《立秋》赴台演出何以受欢迎?演出团团长、山西省文化厅厅长杨波深有感受,他认为,两岸文化根脉相同,道德基准一致,传统文化的基因已经深深根植于两岸人民的血脉之中。实践证明,只要是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一定能得到两岸人民的喜爱。山西省话剧院院长贾茂盛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地方风味越浓,它的文化意义也就越深远。华夏文明看山西,《立秋》反映的是晋商故事,整部戏从舞美、灯光、音乐、台词上都表现了浓郁的山西风味,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山西民俗风情画卷。郭台铭先生说,《立秋》是晋商文化的鲜活演绎,“勤奋、敬业、谨慎、守信”同样是台湾过去30年经济发展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中国商界数百年来信守的经营理念,我们通过《立秋》来了解晋商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个窗口,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有益的传统和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