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坤 摄
在鹤城齐齐哈尔市不远处有一处丹顶鹤乐园,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扎龙自然保护区。驻守在这里的沈阳军区某旅官兵每天与鹤为伴,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穷乐趣。
鹤鸣声声惹人醉
“碧水绿洲作底色,涂上蓝天白云下飞翔的丹顶鹤,真是一幅天然的画卷。”喜爱文学的战士韦振霖谈起与丹顶鹤的接触,言语中洋溢着兴奋。在广阔的湿地上,丹顶鹤或双舞,或群舞,或独舞,几十个、几百个舞蹈动作的连续变化,令官兵们浮想联翩。
鹤的独舞使人联想起诗人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句,赞美它在孤独中的奋起,双舞使人从中仿佛重温了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愉;透过那配合默契的群舞,使人看到了壮丽纷纭的人生大舞台。四营教导员尚晓伟说,在这里不只是能欣赏到风景,能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更有一种心灵的净化。鹤鸣更是让官兵们啧啧称奇,鸣声嘹亮高亢,是不折不扣的高音歌唱家。喜爱音乐的排长王实磊还为战友们讲起了鹤鸣的知识:源于鹤鸣的音乐,借助鹤鸣激越悲凉,引入琴中能较好地表现悲愤的主题;借助鹤鸣具有高音的特点,以悠扬脱俗的鹤鸣表现和渲染仙界佳境。
在这里,还流传着许多有关鹤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它们的彼此恩爱令人肃然起敬。官兵们时常能见到新婚夫妇与鹤合影的情景,感受鹤对爱情的专一和永恒。
在这里,官兵们欣赏到大量以鹤为题材反映鹤城、歌唱家乡的歌曲,有的战士把这些歌曲抄录下来。热爱文学的战士捧着由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刊物《丹顶鹤》爱不释手,其中与鹤有关的百余首诗词美不胜收。
这里的世界很精彩
走进这个部队营区,浓郁的鹤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绿阴下雕塑的鹤有的曲项向天歌,有的结伴欢娱;操场上,这边官兵跳鹤舞,那边官兵打鹤拳,远处还有官兵放飞鹤样式的风筝。提起鹤文化,该旅政委许凤元就掩饰不住笑意:“鹤文化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中的奇葩,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将它引入军营,为我们部队的文化生活注入了勃勃生机。”
鹤文化丰富着军营文化生活。每逢节假日,官兵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他们用羽毛扎成引吭的丹顶鹤,用毛线绣成飞驾祥云的仙鹤,用彩纸剪成群鹤起舞的欢愉场面……到处都是官兵们创作的天地。一场大雪过后,经官兵们一番雕琢,一群“丹顶鹤”竟不期而至,或注重写生,呼之欲出;或突出写意,妙趣天成,个个形神兼备。你瞧,一根根秸秆经官兵们加工就蹦出一只只鹤来,再涂上颜色,远远望去还真是难辨真假。
鹤文化成了战士文化生活的一道风景。业余时间,战士们有的搜集创作素材,有的聚集切磋。七连一级士官杨坤自幼学习根雕,来到部队后迷上了雕刻鹤,为使造型更趋于完美,他遍访当地的雕鹤大师,创作了数十部作品,其中《救助》、《舞》等作品体现了战士与鹤的浓厚感情,《嬉戏》、《兵与鹤》等作品更诠释着和平的主题。
文化花开别样红
为了满足官兵对鹤文化学习需求,旅机关和各基层连队还把开展鹤文化作为提高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以讨论、讲解等方式,对有关鹤的诗词、文学作品进行学习赏析,增加了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官兵们把我国历史上从西周至清代共120多位文人写下的有关鹤的诗歌整理成册,对作品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以及作品的风格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战士高磊磊说起有关鹤的诗词滔滔不绝:鹤文化肇始于记述3000年前史实的诗歌集《诗经》,其中一首《鹤鸣》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九皋”指野外广阔的沼泽,诗中赞美隐于沼泽而鸣声嘹亮的鹤,而寓意则是劝告统治者应任用有能力的在野贤人;刘禹锡的豁达与远大抱负在《秋词》中得到充分体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古诗词激发了战士们的创作灵感,翻开由他们创作整理的《诗歌散文集》、《书画作品集》,不看署名还会以为是出自专业作家、画家之手呢。
官兵们在欣赏鹤文化的作品中还领略了民族英雄的壮烈和名士贤臣的旷达。读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所作的《夜闻鹤唳有感》,感受着他那以天下为己任、深感岁月蹉跎的奋发之情,更为其英勇壮举和精忠报国之志深深感染。读苏轼的《放鹤亭记》、欧阳修的《鹤》、范仲淹的《鹤联句》,能感受到他们忧国忧民的高尚境界。官兵们对各地与鹤有关的名胜古迹和文物如数家珍,对有关鹤的遗迹来历和轶事娓娓道来,杭州西湖的放鹤亭、扬州的双鹤铭、北京白云观的驻鹤石、武昌黄鹤楼的归鹤图……令人深有履先人足迹、仰先贤遗存、浴古人遗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