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理府,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发
这是哈尔滨皇山犹太公墓,奥尔默特祖父等600余位犹太人安葬于此。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徐松李忠发)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9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此次访问是奥尔默特当选以色列总理后首次访华,他也是8年来访问中国的首位以色列总理。访华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温家宝总理将分别与奥尔默特会见和会谈,双方将就中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在京期间,奥尔默特还将参观中以奶牛示范农场并出席庆祝中以建交15周年音乐会。
奥尔默特在访华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以中关系15年来的发展令人欣喜,前景广阔。他表示,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同时也是政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对中国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和解决以巴冲突所作的努力表示欢迎。
奥尔默特的“中国情结”:
中国是童年最初记忆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9日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在中国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的皇山犹太公墓,工作人员把鹅卵石摆放在奥尔默特家族的墓碑前,代这位原居中国犹太人后裔祭奠长眠于此的先人。
“虽然这位素有‘中国情结’的以色列总理此行未能再回‘中国故乡’,家乡人会用犹太人传统的方式代他祭扫先人墓地并保护好中犹民族患难友谊的历史见证。”长期参与皇山犹太公墓保护的管理人员肇星说。“哈尔滨欢迎奥尔默特再回来看看!”
犹太人在哈尔滨感受到尊严
2004年6月,时任副总理兼工贸部长的奥尔默特在访华日程即将结束时临时增加一站,专程到皇山犹太人公墓拜谒祖父和其他亲人的墓地。
奥尔默特一行来到公墓时,恰逢初夏,雨中的墓地宁静肃穆。奥尔默特在祖父的黑色大理石墓碑前拿出《圣经》,用希伯来文轻声祈祷,并在祖父和亲人的墓前放上犹太人祭奠先人所用的小石块。随后,他对在场的人说:“感谢你们保护好我们家族的过去,并让在这里的犹太人感受到尊严。”
父亲从中国回到中东参与以色列建国
“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家庭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我在以色列童年时代最初的记忆。”在父亲讲述的“中国记忆”中感受着遥远故乡的奥尔默特在访华前曾说:“我们对中国人民抱有深切的热爱,并为犹太人在20世纪初和二战期间在上海和哈尔滨受到的温暖和友好的对待而感恩不尽。”
上海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健介绍说,几乎所有在中国的犹太人都熬过战争幸存下来,靠的是彼此团结互助以及世界各地犹太人和中国人民的帮助,是共同的磨难将两个伟大的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
肆虐欧洲的反犹浪潮妄图灭绝犹太民族的时候,哈尔滨曾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居中心,居住人数最高曾经达到2.5万人。犹太人在这里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体系和宗教、文化、商业生活……奥尔默特的祖父母也在其中。
亡命异乡的岁月不堪回首,但和奥斯维辛等“死亡集中营”相比,哈尔滨、上海等中国城市却是数万犹太人在纳粹反犹浊流中一叶漂浮的“诺亚方舟”。
1917年,奥尔默特的祖父从撒马拉(现在的俄罗斯古比雪夫)来到哈尔滨,一直生活在那里,并最终长眠于此。1929年,奥尔默特的父亲莫德卡·奥尔默特成为一个犹太人团体的主要发起人,并在一位中国朋友的支持下回到巴勒斯坦参与以色列建国。
把来自哈尔滨的客人看作老乡
奥尔默特曾回顾道:“父亲经常向我们讲起他当年在哈尔滨一所学校给中国学生讲课的情形。父亲88岁高龄去世时,最后仍然说的是中文。虽然我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父亲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牵挂着他的第二故乡———哈尔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述笑与奥尔默特有过4次会面。他回忆说:“每当有来自哈尔滨的中国犹太人研究学者代表团访问以色列,奥尔默特都会抽空与大家会面。他把来自哈尔滨的客人都看作老乡,会详细询问‘第二故乡’近年来出现的变化。”
李述笑说,身为当今全球焦点人物,奥尔默特及其家族成员那份浓重的“中国情结”令人感动。在奥尔默特作为以色列总理的首次访华之际,哈尔滨的“故乡人”对奥尔默特有着一份特殊的关注。
奥尔默特曾告诉李述笑:“家族曾经讨论是否应该把祖父母的遗骨移回以色列。后来,我们一致决定,尊重他们当初的选择。事实上,他们也属于中国,属于哈尔滨。对于我的祖父母,中国哈尔滨是他们最理想的归宿……”
据新华社哈尔滨1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