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农”问题
新闻回放截至2006年12月30日,去年全省共新建农村沼气池255911口,完成每年建20万口目标任务的128%。据农业厅对15县60村1308户进行的沼气池质量检查,质量合格率和使用率100%。
| |
核心点评我省3900万人口中有2800万生活在农村,推进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贵州”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三农”工作是我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纵深链接确保粮食基本自给是省委省政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战略决策,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全省农业部门努力提高复种指数,2006年,全省夏粮面积比上年增长1.3%,油菜增长1.7%,秋粮面积3046.8万亩,比上年增加25.3万亩。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单产。2006年,全省共重点推广38个主导品种、12项主推技术、14种主推农药和主推药械。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及时安排下发了省以上财政直补经费2.8亿元;仅良种、粮食、农机补贴,全省农民人均减负增收10元,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2006年,全省实施了粮食增产工程1010万亩,超高产示范工程1.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工程102万亩,脱毒马铃薯良种扩繁推广与高产示范等项目。全省用项目带动,基地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方式连片种植优质稻611万亩,超级稻70万亩,特用玉米220万亩,脱毒马铃薯458万亩,夏秋反季节蔬菜80万亩、冬闲田土种草养畜105万亩。
2006年,全省农业部门对农产品总量、质量、卫生、安全层层把关,环环落实,建立专供专销体系,实行质量追溯问责制。整顿规范市场行为,开展了对产地环境的安全认证,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化、经常化,保证人们吃上放心食品。2006年,全省共投入资金5亿元,启动50个优质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加速了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全省启动了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行动,既保证了淡水产品市场需求,也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农(渔)民增收。
作者:杨磊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