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岗路边的这块古城界碑在一位店主将周围打扫了一遍后才露出了部分真容。
文/图 记者李立志
四方尖顶的石柱头,在广州元岗路边上,这是一个见证广州城历史的文物古迹,是广州的古边界,也被文化局挂牌为文物保护点,但是该边界碑和文物保护牌每天只能与垃圾和污水相伴,文物保护牌甚至都被无处不在的“小广告”保护起来了,而界碑现在只能依稀见到“广州”这两个古字,更多的已掩埋在垃圾和污水中。
昨日,记者来到广州元岗医院,报料人说这界碑就在医院对面。
根据报料人提供的线索,记者在元岗路路边找了半个多小时,几乎每个垃圾堆都没有放过,但都没有看到所谓的“界碑”。最终,记者在一位上了年纪的大伯的带领下,才找到了这个“宝贝”。原来真的就在路边,位于一个手机店门旁的角落里,一辆摩托车正好挡在外面,旁边还有一堆垃圾,怪不得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
见记者过来问界碑,档主出来把摩托车移走,还打扫了一下卫生,记者这时才看清楚碑的“真面目”:只有40多厘米高,四方尖顶,四面都有字,其中一面已经被水泥糊死,字迹已经没有办法认清,有一面紧靠着墙,也看不清里面的字。能看清字的两面分别写有“广州”“中华”的字样,而旁边有一块大理石的匾,写着“广州市界碑”广州市文物保护点等字样,但显然这里是一个垃圾堆入点,界碑周围都堆着垃圾,虽然打扫了一下,但污水的痕迹还是清晰可见,而文物保护牌上面则贴着小广告,洁白的大理石沾满了泥,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该商铺档主说,“本来这块界碑应有两米高,这里修了3次路,每次都填土,所以近2米高的界碑只露出这么多,一般人很难找到。”
据了解,这块界碑是1930年竖立于此,由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先后会同南海、番禺两县,派员竖立界石,先从番禺境内,竖界石36块,继及南海市内竖10块。但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界碑留存至今的已经不多了,今天能找到的不超过10块,2003年,这块界碑以及在白云、天河、海珠、芳村发现的几块界碑都被批准为广州市文物。文化专家说,界碑是研究广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物证,“虽然有书本记载广州的界址,但界碑是具体的明证。”
虽然是文物保护点,记者昨日采访时,专家对这些界碑的现状也忧心不已,界碑这种东西和一般的文物不同,它们广泛散落于坊间,假如广大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它们就非常容易受到破坏。而且元岗路有规划要扩路,如果像前几次那样,修一次路又被埋一次,那这块界碑的恐怕就会永埋在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