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探索建设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够、布局不尽合理等。”由上海社科院主持编写的《2007上海文化蓝皮书》日前完成,并将于下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主编蒯大申昨天向早报记者介绍了该书部分内容。
| |
市区: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不足
上海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王泠一表示,蓝皮书在回顾2006年上海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从上海公共文化馆服务质量、上海文化发展空间配置和上海软竞争力国际比较等角度对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言。对于上海公共文化设施方面的不足,以公共图书馆为例,该书认为,按照国际图联制订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图书藏量2册。纽约共有公共图书馆200多所,伦敦有近400所,东京有国立、公立图书馆共391所,人口不及上海二分之一的香港,2005年也已拥有80所公共图书馆,而上海市、区(县)两级图书馆目前仅有28所,包括社区乡镇在内共有250多所图书馆,但平均每6.15万人才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与国际大都市的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
另外,目前全市实际能够达到《上海市公共文化馆管理办法》所规定的1200平方米标准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仅占40%,最小的社区文化设施不足50平方米,一些社区没有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部分社区因缺乏服务功能而名存实亡。
针对上海近年来广告业发展迅速,很多国际传媒巨头在上海设立大中华区总部的产业发展新情况,蓝皮书建议在淮海商务圈设立大型“广告商务区”,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麦迪逊大街”。
郊区:期待发掘历史风貌区
研究人员同时也指出,上海郊区的文化建设有条件与长三角互动。譬如与宝山、嘉定紧邻的江苏浏河是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口,如今浏河仍然保存了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隆重祭奠的天妃宫(即妈祖庙),那里也是嘉定、宝山等地农民、渔民经常祭祀的地方。研究人员在实地考察浏河时发现,那里不仅有郑和下西洋时的历史遗迹与文物,而且出海口离宝山仅1公里,又有大片海滩,可以看到对面的崇明岛,是与嘉定、宝山和浏河共同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展示区的天然场所。
作为中心城区文化资源的有力补充,上海郊区具有典型传统江南水乡风格的30多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9个古镇的主要文化遗迹也被期待给予关注,并与目前文化部门正在进行的文化遗产调查与申报工作结合起来,尽快确定具体保护名录,以及时得到有力保护。如:枫泾古镇的39座古石桥(元代致和桥、明代瑞虹桥等),泗泾古镇的云间白鹤寺、颐园等,娄塘古镇的19条古街巷,罗店古镇的三湾九街十八弄,庄行古镇建于1368年的古街,奉城古镇的古城墙等。
《上海文化蓝皮书》从2000年开始每年编写一册,与《上海经济蓝皮书》、《上海社会蓝皮书》和《上海环境蓝皮书》共同构成一套系列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