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亿元财政收入支撑上海发力公共财政
袁飞
“十一五”开局之年,上海GDP超过万亿,财税收入也获得丰收,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00.4亿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财政投入要向公共财政转型。
从去年开始,上海已经开始着手做实社保个人账户,同时探索新的制度平台,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对历史上支援外地回沪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从帮困角度切入。在廉租房方面,上海将坚持两条线原则,享受人群可望从2006年的2.3万户逐年扩大到2010年的10万户。同时,上海扩大高龄老人的基本保障覆盖面,并关注重残、病残人的医疗保险问题。
2006年上海出台九大措施支持民生领域。对于公共财政支出,上海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实行“保基本,广覆盖”。
上海市财政局官员透露,今后将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保资金的投入力度的同时,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同时,在“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下,上海加大公共财政对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上海市、区县两级财政支农资金为305.9亿元。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在实施新一轮114所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化的标准化建设工程中,为期三年总投资6957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6500万,占9.34%;区县财政投入12859.9亿元,占到18.48%;乡镇财政投入39511.8亿元,占56.79%亿元。对于目前这种财政投入格局,上海市政协委员认为,应该改变这种公共卫生投入大财政占小份额的格局,“应该颠倒过来,实行转移支付,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应该从小财政向大财政转移。”
昨日,中共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在听取政协委员对民生议题的意见和建议时也一再表示,2007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将突出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突出约束性指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突出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新华社在昨日发布的通讯中也指出,上海正在以“软速度、硬约束”的导向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途径,丰富发展内涵,增强发展动力。上海的增长速度服从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与民生。
2007年,上海在安排公共财政时,将遵循“与其把钱投到可上可下的项目上,不如先用于民生改善”的原则。
上海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在2006年财政拿出近30亿元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之后,2007年继续以公共财政充实个人账户,让老百姓的“养命钱”有着落;农民养老保险则建立养老金稳定增长机制。受惠的还不限于上海户籍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保险基金,2007年将提高用于工伤、住院医疗等方面的比重,保险管理费不再从征收的基金中列支,改从上海公共财政中支出。
“民生是否改善,不仅要看人均收入,更要看低收入人群的所得是否逐年增加。”韩正说。
(责任编辑:王伟)
|